朝夕与供 与水相伴的日子

济南黄河河务局供水局2023年供水工作侧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4-1-31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月31日讯  在槐荫吴家堡灌区,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在微风下掀起层层波浪,稻田里机械的轰鸣声不断,金灿灿的稻谷装了一车又一车,村民脸上笑开了花。

稻田飘香

“这些年,多亏了黄河水,要不然,咱吴家堡的水稻哪能长这么好,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灌区群众朴实的话语难掩内心的激动。

依靠北店子引黄闸的浇灌,槐荫区临黄的大片农田连年丰收,也孕育出了远近闻名吴家堡大米。

北店子引黄闸(许延霄 摄)

岁月的匆匆一瞥,定格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景象,也为供水人的朝夕与供留下了生动注脚。

追光使命,保障供水安全

2023年,济南黄河供水人坚持供水总量、强度双控,严格执行调水指令,尽最大努力满足居民生活和灌区用水需求,这也是供水人最大的使命。

大王庙引黄闸为济南两大水缸之一的鹊山水库提供稳定水源保障。2023年,这座闸放水共计352天,几乎全年无休。这里的职工坚持每天两次水文测验,沿着渠道进行供水巡查,让每一方水“按指令”流到该去的地方。

开展日常测流(靖继承 摄)

远离市区的土城子引黄闸,偏僻寂静,两名职工常年驻扎在此。放水期间,他们放弃节假日,24小时坚守岗位,确保章丘黄河街道农业用水安全;即使不放水,每天至少也要巡查一遍工程,对测压管、沉陷点进行测量……

“这也没啥,闸门启闭、测流测沙都是咱的老本行,咱要为用水安全负责啊。”两个接近退休的老黄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默默做好“守闸人”角色。闸门启闭、工程巡查已成为肌肉记忆,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与使命、体现责任与担当。

检查启闭机(许延霄 摄)

追光责任,确保工程安全

“我们全面实施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安全生产‘六项机制’,实现工程安全,做好供水服务。”

邢家渡引黄渠道航拍图(孟斌 摄)

这一年,邢家渡引黄闸作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试点,着力构建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和责任等“六项机制”,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实现“一源一案”式管理,顺利通过山东河务局验收,成为济南11座引黄闸安全生产管理标杆。

“管理是关键。”以邢家渡引黄闸为模板,济南引黄供水安全生产“六项机制”管理体系已在全局形成完整脉络,守护安全供水、标准供水。

邢家渡引黄闸安全生产“六项机制”验收(亓鹏飞 摄)

接续努力,济南黄河引黄闸管理已经走上了标准化的道路。一年来,供水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引黄闸工程状况、安全管理、运行管护、管理保障、信息化建设5大项37小项业务进行资料整编,11座引黄闸全部顺利通过山东河务局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考核验收,其中北店子、邢家渡、杨庄三座引黄闸被认定为省级标准化管理工程评价二级工程。

每逢岁末年初,供水局领导班子总会到每座引黄闸“打卡”,对引黄闸安全管理进行细致部署,压紧压实安全责任,避免年节出现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追光历史,挖掘文化内涵

“看,原来引黄闸的历史可以追溯这么久远!”

北店子闸管所几个年轻人,正围坐在一起查阅史料书籍,探究引黄供水背后的故事。

北店子闸管所职工查阅引黄闸历史资料(郭伟森 摄)

早在1933年,历城县王家梨行堤段修建了一处单管虹吸引黄工程,1958年,济南郊区盖家沟兴建了济南河段历史上的第一座引黄闸,再到今天。九十年光景,从最初单一的农田灌溉到现在的城区供水、农田灌溉、生态补水三大功能,矗立在黄河大堤的引黄闸见证了黄河历史的变迁、管理体制的变化,更见证了济南引黄兴利的发展历程。

北店子闸管所文化长廊(郭伟森 摄)

当我们走进江南庭院似的闸管所,一帧帧老照片,将引黄兴利的发展脉络在绿树掩映的庭院步道上徐徐展现,让每一位到访者仿佛走进时光隧道,感受母亲河璀璨的文明之光。

邢家渡闸管所航拍庭院 (许延霄 摄)

供水局以“一段一品”建设为契机,面向全体职工征集设计文化品牌,发布“朝夕与供”文化Logo,宣传供水形象,弘扬供水文化。这一年,北店子、邢家渡闸管所获评“一段一品”建设达标单位。

供水文化品牌--朝夕与供

追光2023,济南黄河供水人与水相伴,朝夕与供。他们将光影定格在丰收的稻田里、喷涌的泉水里、全家万户的生活里,为省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4年,他们将继续乘风破浪、逐水而行,与母亲河、与济南一起奔向幸福!(孟斌)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