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此身长许河

记邹平黄河河务局退休职工王复宏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4-2-7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2月7日讯   有一种责任叫行动,有一种信念叫坚守,有一种力量叫凝聚。

1985年,22岁的他成为一名黄河职工,38年来,无论是在防汛抢险的主战场上,还是在建设幸福黄河的新征程上,始终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做出了工作成绩,赢得了同志们的信任,为单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邹平黄河河务局原党组成员、工会主席----王复宏。

2023年11月,在邹平黄河河务局工作了30年的王复宏同志正式退休。从而立之年到花甲之岁,三十年光阴荏苒,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却未曾改变过他为黄河奉献的初心。

干工程的“拓荒牛”

20世纪80年代初,黄河人一面治黄,一面搞经营创收,维持事业运转,维持人员工资。王复宏从到邹平黄河河务局工作就投身工程建设,这一干就是20余年。

“那时候缺技术、少工具,工地上吃、住很差,一切都是白手起家,摸着石头过河……夏天要对付蚊叮虫咬,冬天就更苦了,帐篷是用苇席和竹竿搭起来的,每逢风雪天被子褥子就全湿了。谁的机车坏了谁修,大家既是司机又是修理工,天天两手油污,渗进皮肤纹路后常年洗不掉……”回忆起曾经的艰难岁月,王复宏感慨万千。

那些年,他克服艰难险阻,带领邹平黄河机械施工队主动走出去承揽土石方工程施工,向外闯荡市场——在滨州黄河公路铁路两用桥施工,为国家公路建设贡献力量;参与邹平市黛溪河综合治理,主动融入当地施工市场;在东明、在济阳、在齐河进行大堤帮宽工程施工,足迹遍布母亲河两岸……哪里有市场,哪里便有邹平黄河人的身影,他们和着时代热情激昂的鼓点,奠定着邹平治黄事业发展最牢固的基石。

守黄河的“老黄牛”

著名诗人臧克家写过一首题为《老黄牛》的诗:“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王复宏以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首诗的内涵。

2021年秋汛期间,58岁的王复宏主动要求带队到一线驻守,组织上考虑他身体等各项因素让他在家值班时,他坚决地说:“对于一名黄河职工来说,汛情就是命令,这种时候我怎么能留守呢?段上年轻职工多,缺少实战经验,我还是去段上盯着放心。”在他的坚持下,组织上同意了他的申请,就这样他在管理段一住就是一个月,带领大家昼夜开展巡坝查险、工程抢险等工作。主汛期的雨格外的多,也格外的大,由于多轮暴雨冲刷,堤坝上出现很多大大小小的水沟浪窝,有些巡查路段被冲断,他们遇水蹚水,遇沟爬沟,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工作岗位,直到洪水安全过境。工作30年的“老黄河”用他忠于职守、挺膺担当的实际行动,为年轻职工上了生动一课。

谋发展的“孺子牛”

2021年,因领导班子分工调整,王复宏负责起财务、工会和后勤管理工作,这对大半辈子都扎根工程的他而言,这无疑是他工作生涯崭新的开始。

新的征程就会面临新的挑战。2022年,省局下达了按时完成权属证书办理整改的任务,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时间紧、任务重的客观情况,王复宏牵头、带领不动产证书办理专班加班加点,牺牲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整理、厘清相关材料,及时和政府有关部门对接工作,打通办证难点、堵点。找政策、问流程,一趟跑不下来那就十趟八趟,工作时间对接不完那就早出晚归,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将7处不动产权证全部办理完成,成为滨州五个县区局中首家完成这项工作的单位,为其他单位提供了借鉴经验。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工会和后勤管理工作看起来是不像业务工作那么光鲜,但是它却关系着职工的切身利益,丝毫容不得懈怠。”这是王复宏给办公室交待的最多的话。秉持着这颗为民服务的初心,他不断规范民主管理,通过设立“意见征集箱”、召开职代会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多渠道落实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倡导建成的蔬菜基地全年可为职工食堂供给绿色无公害蔬菜40余次,两万余公斤的蔬菜变成了职工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对职工活动室进行提升改造,增加跑步机、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增设工间操……全局干部职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一路高涨、节节攀升,被山东黄河授予“幸福单位建设标兵”,被黄委评为“民主管理和职代会工作先进集体”,形成了“大河忧乐·长福邹平”幸福单位建设品牌,为邹平黄河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鼓劲、赋能、加力。

在荣誉退休仪式上,王复宏殷切地对青年职工提出期望:“我为黄河工作了一辈子,见证了黄河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退休之际,我希望年轻同志们能杜绝‘躺平’的习气,养成艰苦奋斗、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牢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初心,齐心协力建设出更美丽的黄河。相信大家只要追求幸福的脚步不停、动力不减、勇气不退,幸福终将如期而至!”(李燕  刘跃群  兰明波  付昱淞)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