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力求新护长河

——菏泽黄河河务局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4-3-18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3月18日讯   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智慧黄河这个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更需要科技创新来点燃。近年来,菏泽黄河河务局深入推进数字孪生黄河建设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激发人才的创新潜能,大力推动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先进技术在基层应用,智慧黄河建设卓有成效。

一个人---打造AI集成系统

2024年1月17日,菏泽黄河河务局举行“数字孪生建设暨信息化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交流会,邀请前华为集团智慧水务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毛文博参会。

数字孪生黄河建设暨信息化发展座谈会(贺建林  摄)

“毛总监,下面我汇报一下我们管理段的数字建模及应用情况。”

会上,该局李庄管理段段长马梁打开汇报PPT,逼真清晰的黄河险工、管理段3D模型,与会人员仿佛身临其境。

在险工、控导工程安装监控、靠水坝岸根石护坡安装“仿真石头”传感器、淤背区安装温度、墒情、病虫害传感器。在获取相应实时数据和反馈后,AI智能汇总、上报,与预储存资料对比分析,为后续科学应对措施的提出以及智能响应,提供充足数据保障。

仿真石头传感器

当听到“这些都是我们自学的,当时学习买不少书。”时,毛文博总监不禁竖起大拇指,说:“没想到,你们黄河基层真是做的不错。”

“作为治黄新一线员工,我有义务为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出工出力。”

马梁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这两年他带领管理段职工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要求,不断学习数字孪生前沿技术,积极探索数字孪生黄河建设与应用。以基层实际需求出发,使用无人机拍摄险工坝头的照片,通过3D建模软件合成数字地理实景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建设人机交互集成系统,在实体工程上安装各类传感器,配合视频监控实时画面分析算法,实施监控管理,确保工程完整、靠水坝岸出险警报、生物防护系统保水和病虫害预警反应、工程管理范围禁止事项等反馈后得到有效监管。

刘庄智慧工程管理模型

为实现孪生系统和现实世界的交互,利用FineReport软件搭建可视化驾驶舱平台,可以随时看到牡丹黄河工程的缩略图、视频监控截图画面等,为实际工作提供方便。

付出总有回报。2023年,在山东黄河河务局与陕西黄河河务局联合举办的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竞赛中,马梁主持的“基于牡丹黄河防洪工程建模数字孪生扩展AI集成系统”项目,荣获个人三等奖。

一个项目---人巡变“智巡”

“获奖啦,获奖啦,我们参与研制的平台荣获黄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是那个装垃圾的三轮车一过就会报警的那个吗?”牡丹黄河河务局职工兴奋异常。

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单打独斗,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

该项目就是山东黄河河务局建管处、信息中心、牡丹黄河河务局联合研发的“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智能管理平台”,也是2+N系统中的N之一,手机端即大名鼎鼎的工程管理“智巡”App。

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智能管理平台

项目针对黄河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维护管理需求,创新黄河水利工程标准化运行管理技术,开发出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平台。系统集成创新坝岸坍塌、非法车辆入侵等检测与预警、高危区标识与告警、巡查人员监督等技术,提高了水利工程的智能安全监测与预警能力;集成应用巡查数据自动分析、上报表格自动生成等技术,提高了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效率与标准化水平。

 菏泽黄河河务局跟进优化“三册一表一台账”线上管理,构建“天、空、地、人”数字巡查框架,再造“无纸化”巡查流程,绘制工程管理一张图,实现“工程管理标准化、工程巡查立体化、问题处置无纸化、工程情况可视化”。

从试点探索到开发应用,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再到上升为规范化制度化成果,大范围铺开,点与面有机结合,由试点迈入全面深化阶段,让工程管理提质增效,使一线职工劳动强度骤减。

“2023年,摆摊设点、打场晒粮、垃圾堆积等违章违法行为,我们大多数是从视频监控和无人机巡查时发现的,真正做到了缩减巡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牡丹黄河河务局职工反馈。

无人机巡查

鄄城黄河河务局旧城段管理人员对智巡使用更是感触良多:

“以前采用人工巡查1次,需要开车60多公里,有的位置需要徒步巡查,工程全部巡查完,时间最少得一天。现在视频监控巡查,1次需要1个小时左右,大大节约了时间。”

“人工巡查要三人一组,视频巡查截图保存,一人就可以了。”

“以前使用摄像头,手动旋转、拉近,设置预置点,现在我们在堤防、河道工程设置好巡迹,实现一键自动巡查,避免了重复操作。”

“无人机现在也设置了固定路线和高度,可以实现不同水位对比,查看溜势变化、根石是否完整。”

菏泽黄河上空,一架架无人机振翅翱翔,根据固定飞行航线,执行河道及工程的日常巡检任务。会商室内,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设置预置点,实现自动巡查。

“智巡”App真正实现了一次巡查、一键录入、一表多用,推动了基层管理模式创新和工作流程再造。

一群人---一片防汛新天地

随着数字孪生系统的日益完善,数字技术与工作实践的融合不断加深。

“一线职工要加强“智巡”App和防汛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熟练掌握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菏泽黄河河务局负责人强调。

汛期,巡查人员通过“智巡”App将发现险情上报,直接同步险情管理模块,经平台分析计算,自动生成险情相关表格,做到“一数多用”。同时市、县局可根据权限和规定进行在线审查抢险方案、断面图等,经审批后系统可自动生成抢险批复。2023年该局通过信息化平台完成13次抢险上报、审批等工作,做到了险情的抢早、抢小。利用山东黄河无人机智能巡检平台,加大无人机巡查频次,快速采集边溜线、主溜线位置变化,防办精准绘制了调水调沙洪峰期河势图。东明黄河河务局基于可视化3D模型,整合了防洪工程数据、防汛物资、人员管理等信息资源,构建了智慧工程管理模型,实现了从全局视角到具体防护全息感知和相关知识快速检索抽取的功能。

巡查人员使用智巡App上报问题

“数字孪生”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发展模式、一种转型路径、一股推动行业变革的动力。

九曲黄河,智慧赋能。新的一年,菏泽黄河人将奋力拼搏,创新加实干,让黄河治理更“聪明”,更便捷,更加高质量。(郭芳 孙亚杰  曹茜)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