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河阳润福美 大河上下绽芳华

——济阳黄河河务局以文化建设助推“福美济阳”高质量发展侧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4-4-1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4月1日讯   穿过青山和盆地,走过丘陵与平原,经历数次改道,母亲河携滚滚泥沙,峥嵘向前,浩荡千里来到齐鲁大地,在黄河入济的最后一站——济阳,铺陈出60余公里壮丽逶迤的风景线。

迎着时代的春风,济阳黄河河务局赓续文脉,创新丰富,谱写着以文化助推“福美济阳”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篇章。

以文铸魂 古工程焕发新貌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黄河曾是一条桀骜难训的忧患之河,人们为防御其决溢危害,修筑工程来调节河势,保护大堤。济阳黄河有着四处古险工,始建于光绪四年的张辛险工,始建于光绪二十年的沟杨险工,始建于光绪十三年的葛店险工,以及始建于光绪二十五年的大柳店险工。半个世纪以来,它们作为河道整治工程的组成部分,在稳定河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筑牢“安澜”的重要屏障。

葛店险工(王哲 摄)

幸福河建设以来,济阳黄河河务局在高标准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着重水工程与水文化的融合,在有形之中塑心,于无声之处润魂,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方面持续发力,在方寸之间尽显用心。

葛店险工党建文化广场(王哲 摄)

依托古工程,该局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先后在沟杨险工、张辛控导等10处地点,投资100余万元,建成各具文化特色的“微公园”,并重点在葛店险工建成包括黄河安澜宣传长廊、治黄新一线阵地广场、黄河文化浮雕墙为板块的济阳黄河防汛宣传阵地,主题鲜明,寓意丰富,致力于从不同侧面、不同主线,多元化、系统化的普及防汛抢险知识,全方位展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也成为市民们亲近黄河、健身游憩的好去处,沿着河水走势一路向东,一步一景皆成画卷,历史古工程在幸福河之畔绽放新姿。

以文润心 激活黄河文化特色

为讲好济阳黄河故事,济阳黄河河务局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和生动实践,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最大化发挥黄河文化的多元价值。

搭建全新研学平台,精心设置黄河传统防汛实战训练科目,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圆满承办数次青少年研学活动,仅2023年受教育人次达400余人,开辟了黄河文化“两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沿此路径,该局多次赴山东教育电视台参加黄河研学基地建设座谈交流会,拟建设黄河流域范围内首个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打造省内首家全场景开放治黄重要场所,将编抛铅丝笼、打桩、黄河号子等典型的治黄工艺演变为中小学生劳动实践课程,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为研学学生讲解编织铅丝笼操作要点(栾金灏 摄)

积极争取地方支持,融合共生促发展。济阳黄河河务局将“职工书屋”建设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与济阳区图书馆合作,成为区图书馆分馆,每月定期到济阳区图书馆借阅、更换书籍1000余册,扩大书籍“朋友圈”,共计藏书3000余册。春华秋实,该书屋2023年荣获“济南市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成为单位文化提升的加速器。

职工在职工书屋阅读(杨雪 摄)

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一段一品”见真章。该局不断培育自主品牌文化,巩固发展优势,结合济阳地方特色闻韶文化、儒家仁义文化以及鼓子秧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一段一品”文化品牌,打造出以经济龙头、红色基因、文化多元、民主管理以及创新赋能的五个独具特色的基层管理段,济阳黄河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传承根脉 记录黄河发展图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百年间与河相伴、与河共生的生活生产方式,与人民岁岁安澜的心愿,造就了济阳黄河一个又一个高标准的治黄工程,涌现出诸多治黄名人、英雄,化生出不懈奋斗、舍身护河的治黄精神。济阳黄河河务局将历史故事、治黄人物珍藏于档案之中,记录黄河发展图景,充分发挥档案价值,传承历史文脉。

位于济阳管理段的治黄文化展台陈列了一张“绩奏河阳”的石碑拓片,这是民国十三年,县知事萧俊彩因带领沿河一带人民治理水患得到了人民的爱戴,济阳沿河一带的人民为颂其治理黄河的功德赠送给他的石碑。这块石碑不仅是济阳治黄事业见证,亦是黄河精神的外化代表。如今,济阳黄河河务局利用室藏资源和现有条件,将该石碑拓片及数十件治黄工具开发利用,成为鞭策职工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    

济阳管理段治黄文化展台(常斌 摄)

通过成立专班进行走访收集、建设荣誉室、整合档案资源等措施,近年来济阳黄河兰台硕果颇丰,顺利通过水利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综合评估二级复核验收;形成的《赓续历史文脉,助推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项目荣获山东省档案馆档案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案例;《“柔性化管理”特色征集方式,用档案讲好黄河故事》项目荣获山东省档案馆特色档案征集优秀案例。

济阳黄河河务局档案库房(张建华 摄)

大河汤汤,将积淀千年的黄河文化精神,浇灌进济阳这片热土。济阳黄河河务局利用开发黄河丰硕、丰盛、丰美的文化资源,激活了一条充盈着济阳自身独特气质的文化脉络,让大河在新时代绽放新的神韵芳华。(谢梦琳  栾金灏)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