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16日讯 “你看这黄河水,从闸门汩汩流到了地头。就是有了这一渠黄河水,才有这一地好庄稼。开春一遍返青水,如今麦子拔节打苞了,有水保驾,丰收就在眼前。”
“那是。以前白花花的盐碱地如今能长出绿油油的好麦苗,如果没有黄河水,做梦也不敢想。对咱村来讲,黄河水就是救命水。”
4月12日,笔者在阳谷陶城铺引黄灌区采风,来到鲁坊村灌渠节制闸旁时,见几位老人对着田间绿油油的麦苗和渠道内欢腾奔流的黄河水指指点点,聊得津津有味。
黄河水是致富水
一位高个老汉手指麦田说道:“咱这一大片,原来都是盐碱地,地里就是白花花的盐花子,每到种粮时刮起来的碱土堆起来就是一个大土岗子。庄稼苗不是出不来就是被碱死。那时种田不敢浇地下水,只要一浇水,苗就死,地里庄稼稀啦啦的数都能数过来。”
“这是大实话。咱这里的井水又苦又咸。地里是一片白茫茫,一亩只收一袋粮,一年得有半载闹饥荒。”一位胖老汉说道,“那时候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很多人靠熬盐(盐碱土淋水熬制的盐)过生活。自从来了黄河水,压了碱,肥了田,咱这地地里才长出了好庄稼。现在一亩地能收一千四五百斤麦子。有了黄河水,碱地变肥田,咱才有了现在的好生活。”
笔者站在一旁,一边听他们说过去聊今天,一边观看着节制闸后那奔腾的黄河水。干渠的黄河水经过沉砂池沉淀,此时变得清澈许多,水出节制闸发出轰隆隆的响声,翻卷着浪花向北奔流,在阳光的反射下,渠水犹如一条银光粼粼的长龙在渠中摆动。
灌区支渠水盈盈
据笔者所知,1980年,阳谷县有盐碱地136片,面积20.5万亩,特别是鲁坊、骆驼巷、熬盐场、牛吴大洼等一带盐碱地较多而且盐碱特别厉害,有的盐碱地地下水矿化度达到1.5—10克每升,用这样的井水灌溉就像是向庄稼苗上撒盐,庄稼收成可想而知。1987年,阳谷境内开始建设陶城铺引黄闸和陶城铺引黄灌区。1989年3月15日,陶城铺引黄灌区开始引黄供水时,沿线人民群情激昂,老幼欢呼。至此,阳谷开始使用引黄闸引水灌溉庄稼,并用来改良土地,让原来20余万亩的盐碱地变成了高产稳产田,粮食亩产由原来的几十斤提高到六七百公斤。
引黄供水
今年春节后,为了保障小麦返青用水,阳谷陶城铺东引黄闸及时提闸引水,为冬小麦返青提供了水源保障。此时看着满地的好庄稼,笔者明白了老百姓对黄河水的感情之深,也明白了他们口中所称黄河水是“救命水”、“致富水”时发自于心底。
拔节期的麦苗
笔者蹲下身来观察着深绿色的麦苗,此时苗有两拃多高,开始拔节,鼓鼓的穗苞在孕育待放,叶子宽而肥厚。春风徐徐,麦苗微微摇动,淡淡的清香也飘散开来,沁人肺腑。地头的喜鹊在蹦蹦跳跳嬉戏,好似在为春天灌区美景而歌唱舞蹈。笔者想,这是一幅用黄河底色描绘的自然画卷,黄河水的浸润将让这幅画卷更加的美丽!(张凯 马骁 许东波)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