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铁军”养成记

——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山东段)信息化建设施工侧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4-4-25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4月25日讯   当前,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山东段)信息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设计和施工技术总负责单位承接的首个EPC项目,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院总工、副总工带领项目组全力以赴投入到项目工作中。具体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施工现场又是怎样的?了解后你也许会发现,这是一场新的“铁军”养成记。

“贪黑”整资料

4月19日晚上9点36分,笔者到达台前县城的一所快捷酒店,办理完入住手续后,来到项目组所在房间,看到地上的行李箱敞开着,里面摊开的是厚厚的一层资料,项目组正在看工程图纸和安全监测设备现场记录表。

“这么晚了还在忙呀?”

“我们在整理内业资料,这些(工作)白天在工地没法做,就都放到晚上回房间后”

“必须当天整完吗?”

“是的,因为项目推进很快,当天的数据如果不能及时整理出来,后续资料都堆积下来,就很容易搞混或出现差错,时间也来不及。”

跟笔者对话的是项目小组组长王垆焜。根据院工作安排,他主要带领小组负责杨集、高村、陶城铺、郭口四座引黄涵闸改建工程信息化施工,这四座闸分别属于鄄城、东明、阳谷、东阿四个县。由于设备安装需要密切配合涵闸改建施工进度且10座闸同时进行,项目组需根据施工填土情况在4个闸之间机动往返、实时调度,而四地间的行车距离最近40分钟、最远需要2个小时。为尽可能减少路上折返时间,自开工以来,各小组在设备调度、作业安排、施工顺序协调和统筹等工作上极限投入,以夜继日追赶工作进度,千方百计确保工作成效和质量。

“因为安装条件一直处在动态变化中,一旦到了现场,就都是多条线对接,稍有差池就会造成工期延误陷入被动。”说到为了项目协调曾在一天内接打80个电话时,王垆焜这样解释。也因此,每天晚上整理完内业资料,他和项目组伙伴段禹、孙作壮还要连夜商议第二天的施工方案,3个人一不留神就会忙到后半夜。

“极限”在现场

4月20日早上6点30分,项目组在酒店前台集合办理退房手续。6点50分,车辆准时出发,根据计划,当天完成杨集闸的设备安装后,项目组将驱车赶往下一个工地。

40分钟后,车辆到达杨集引黄涵闸改建工地。隔着车窗,首先看到的是飞扬的尘土和十几米开外的大型施工车辆。下车后,大家戴好安全帽从工地入口处的闸机通过,然后走下长长的临时步梯、穿过高低不一的土堆,最后来到正在建设的涵闸建筑物前。项目小组3人紧密配合又默契分工,1人负责测缝计、1人负责土压力计,1人负责与县市局、项目办、施工队及其余工地的协调对接。

以测缝计安装为例,笔者看到,从对建筑物墙体的高度进行测量和位置标注开始,到电钻钻孔、埋设固定件、安装仪器,然后连接“读数仪”的五条线路并测读原始值,设备调试完毕后安装保护槽、清孔、打结构胶,再安装不锈钢保护罩然后打泡沫胶、刷防水沥青、走线,整个工序下来,在最顺利的情况下也需要1小时。如果钻孔遇上钢筋,则需要用电锯对螺栓进行测量切割或者调整计划位置,耗时就要更长。

“土压力计的安装耗时短一些,30分钟能够安完一个。一般我们早上6点多出来,干到天黑收工,测缝计加土压力计一天能安(装)八九个,在施工条件好、一切都特别顺利的情况下,干到极限能安13个”。要理解项目组所说的“极限”,施工环境的嘈杂是其一,作业配合的复杂、安装条件的不可控和项目时间的紧迫交织在一起,则是根本。在现场,大型沙土车、挖掘机、压路机、大吊车等来回穿梭,机器的轰鸣声,电钻电锯对钢筋水泥的切割声,各种噪音交错轰鸣,大家面对面说话要大声喊,稍有点距离要用对讲机,两队人不仅要爬上涵洞顶看数据、翻墙入坑埋设备,还要根据现场条件跟施工人员协调钻孔留余或走线位置,随时注意周遭线缆和作业车辆,对技术人员的细节观察、临场反应、统筹协调乃至体力耐力是一场全面考验。

“赶早”保质效

4月21日零点53分,在杨集闸忙了一天的项目组在酒店房间整理晚最后一组内业数据资料。4个半小时后,即周日清晨5点25分,他们已经在赶往高村闸的路上。

这样的工作强度让副总工解新勇看了揪心,他忍不住在工作群里说:“不能每天这么早,身体第一,确保安全,谁都不能倒下。”

然而,在重大又紧急的任务面前,休息与进度是一对尖锐的矛盾,为了确保进度,技术人员只能把潜能挖了又挖、时间挤了又挤,将自身能力、精力与体力都用到极限。下游还有一组施工技术队伍由吴仲毅牵头,他负责的6座涵闸相对距离稍近,工作内容、难度及节奏与前述小组一致,也是在采访中才得知,从涵闸改建工程开工至今,他已经陆续在工地奔忙了近160多个日夜,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

“大家辛苦了。我还要强调,质量第一。安装前应测试一下仪器的状态,安装后再测几次(平均数做初始读数),填土施工阶段后再去要再测读,持续掌握仪器状态。”项目技术负责人段彦超的嘱咐被小组成员齐心记住并落到了实处。

“今天下午完成大崔上游顶部4个测缝计安装。计划明天到归仁闸安装仪器。”

“ 郭口闸底板测量可以进行了吗?”

“看进度估计后天可以测 我明天跟现场施工方再确认下。”

即使不在现场,群内实时滚动的调度信息也让人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忙碌和紧张。

清晨6点,一支新的技术小组正在赶往工地的路上。(李青雪)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