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21日讯 春风又绿黄河岸,袅袅东风袭面来。在这个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时节,郓城黄河河务局笃行“双高六出”理念,以文化润心,用法治铸魂,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奋进,在攻坚克难中彰显担当,在逐梦前行中谱写新篇。
魂 法治激浊扬清
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黄河保护法的横空出世,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是黄河保护和治理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新年伊始,在2023年郓城黄河工作会议上,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百专门就黄河保护法宣贯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并强调:“要把学习贯彻黄河保护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成为黄河保护法的忠实传播者、自觉践行者和坚定捍卫者。”
打铁还需自身硬。该局利用“专题讲座+在线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从立法背景、生态保护与修复、污染防控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解读和阐释,为深刻把握新法精神、落实新法要求指明了工作方向,使水政执法队伍业有所精、精有所成。
世界水日,唐塔广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水政蓝”往来穿梭于人流之中,或发放传单,或现场说法,或接受咨询,让黄河保护法“飞入寻常百姓家”。该局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契机,联合水务、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开展“法护黄河˙郓城在行动”专项普法活动,在举办主题展览、法治讲座等传统普法方式基础上,采用短视频、微动漫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架起了和沿黄群众共同保护母亲河的“连心桥”。
同时,该局携手法检召开联席会议,进一步强化司法常态联络机制,在服务大局上协同发力,在司法能力上互帮互助,在业务文化上互学互鉴,凝聚起黄河保护治理法治合力,勾画了法治黄河“同心圆”。
韵 文化立德树人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高亢嘹亮的歌声从苏阁险工传来,余音袅袅,不绝于耳。连日来,已经有5批2500余人次中小学生赴郓城黄河开展黄河文化研学活动。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该局致力于打造文化传承保护体系,先后打造了仲潭红色码头、防汛护堤展室、杨集法治广场、治水方略苑、黄河文化苑一系列黄河文化站点,成为黄河文化宣传的“主阵地”和沿岸旅游研学的“新地标”。
针对此次研学活动,该局与县教体局、新华书店密切配合、紧密合作,精心设计研学路线,培育课程讲解队伍,联合打造了黄河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学生们不仅可以欣赏“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的黄河美景,也可以通过聆听研学课程、参观文化站点了解璀璨厚重的黄河文化。
“纸上学来终觉浅,这次的研学之旅让我感受到了治黄先辈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我将继承先辈们的意志,为保护母亲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自苏阁中学的学生说道。
无独有偶。阳春三月,郓城县作家协会开展了“黄河文化采风行”活动,28位作家协会会员走进郓城黄河一线,近距离体味黄河文化的深刻内涵,激发文学创作灵感。他们陆续参观了郓城黄河沿岸的文化站点,郑重表示,要执手中笔,话心中思,发扬黄河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核,让黄河精神成为启迪百姓心智的思想伟力。
脉 绿廊桃蹊柳陌
春雨悠悠,雨声悦耳,远处沙鸥飞掠,柳枝随风摇曳,即便不懂诗的人,也会一不留神滑入那些脍炙人口的唐诗意境,体味着黄河绿廊的万千风情。
近年来,郓城黄河河务局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聚焦生态廊道建设,累计植树近16万株,将郓城黄河沿岸从昔日的“无风三尺土,张口一嘴泥”变成了现在的“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
对于奋斗者而言,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有“春华”才有“秋实”。该局抢抓有利时机,在行道林、生态林、护堤林开展春季植树行动。挥锹铲土、扶树填坑、踏土夯苗、提水浇灌,植起绿色希望,也播下严谨细致的做事态度。
在前赴后继的“黄河植树人”中,“80后”“90后”逐渐成长起来,续写着生态廊道的绿色传奇,交流干部朱明礼便是其中一员。他看着新植的树木笑着说道:“撒到基层‘墩苗’祛除虚浮之气,在这里给梦想一个蓄力驿站,给精彩一个释放空间,人生自然充实而潇洒。”正是在他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牵引下,该局共计完成2.16万株的植树任务,是原定植树计划的167%。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前行中既乐见风景也不拒风雨、既喜见寒梅又无惧寒霜,这是奋斗者应有的素养,是远行者宝贵的品质。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郓城黄河人将奋力划桨、搏击风浪,把梦想镌刻在新的年轮。(郑书培)
编辑:田光 录入:无 审核: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