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2月14日讯 2023年,山东黄河河务局工程建设中心(以下简称“建设中心”)承担着国家十四五期间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的两项,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山东段)和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山东段)。为解决在工程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难题和具体生产实践问题,建设中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蹚出了一条科技赋能工程建设的新路子,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助力。
打造建设中心重点创新团队
山东黄河河务局为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2022年5月组建了“1248”创新团队体系,建设中心成为“4”之一的重点创新团队。团队成立后,依托建设中心“创新工作室”开展团队建设,其中主任刘兴燕为团队牵头人、总工钟传利为团队负责人,9位同志为团队骨干,建设中心全体职工27人均为团队成员。27人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人员12人,占团队44.4%;高级以上职称人员24人,占团队88.9%;4人荣获山东黄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加强河地融合、局校融合,2023年初,山东黄河河务局批复同意建设中心与山东大学土建水利学院联合成立“黄河下游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多领域、深层次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现有《基于沿岸河道多座构筑物拆除固废协同利用的新型材料研发及应用》等多个项目已经开展合作,努力开创建设中心创新工作新局面。
“揭榜挂帅”科研攻关助力工程建设
2022年,建设中心创新团队揭榜山东黄河河务局《山东黄河工程建设智慧管理平台研究与应用》和《黄河下游引黄闸改建基坑降水及防渗围封关键技术研究》两个项目,项目从工程建设问题出发,提升了工程建设的智慧化水平,解决了基坑降水的技术难题,为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智慧管理平台研究形成了参建单位共享的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协同体系,可以对工地现场全面感知,实现施工场景远程展示和隐患预警预控。研究成果已在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和十四五防洪工程中应用,在山东黄河水利先进技术(设备)成果及数字孪生建设推介会上成功推广。《黄河下游引黄闸改建基坑降水及防渗围封关键技术研究》分析了基坑渗流稳定性、止水帷幕对渗流的影响及基坑降排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解决了临河基坑工程中止水帷幕的稳定性及合理选取设计参数的问题,在淄博马扎子涵闸改建工程中应用。
团队注重科研攻关,除揭榜的2项科技项目,在研项目达10项,5个项目今年完成研究成果,7个项目明年完成结题。积极征集储备科技研究项目,以解决工程建设难题为出发点,已征集《黄河下游水闸钢闸门橡胶止水智能润滑装置研究》等8项,能够确保后续科技创新能力。
科研产出硕果累累 管理创新再创佳绩
2023年科研产出硕果累累,《山东黄河工程建设智慧管理平台研发与应用》荣获2023黄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入选水利部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引黄涵闸混凝土浇筑质量光纤智能在线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和《黄河下游淤背区表层土保水技术应用研究》荣获山东黄河河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创新研究及应用》获山东黄河河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团队成员分别在SCI、中文核心期刊、公开刊物发表文章等。
在防洪工程建设中明确打造优质、生态、平安、廉洁、精品“五个工程”的目标体系,按照《打造“五个工程”工作方案》,为高质量建设防洪工程提供行动指南。开展了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创新研究,建立问题台账共警机制和整改长效机制,从质量、安全、资金、信访等方面研究重大风险防范应对机制。连续两年与局工会联合山东省总工会开展“践行黄河战略 打造精品工程”为主题的劳动竞赛,为争创“大禹奖”“鲁班奖”打下良好基础。
聚焦主业 科技持续引领工程高质量建设
建设中心创新团队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主责主业、聚焦前沿技术、聚焦人才培养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持续强化科技赋能,完善工程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健全工地感知系统,持续推进山东黄河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现代化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继续以工程建设问题为导向,开展科研储备项目征集,开展在建工程数字孪生研究,推动智慧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为高质量建设注入新动能;持续强化团队建设,立足单位培养和个人成长相结合、全面培养和重点托举相结合、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相结合“三个相结合”,实施干部轮岗锻炼和重点托举,加快年轻干部成长;持续强化人才锻炼,抓好后继有人梯队建设,实施专业人才下沉标段机制,选派精干力量到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一线进行锻炼,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聚力推动新阶段山东黄河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马强)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