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河 文脉相传

——山东黄河河务局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工作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4-4-30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4月30日讯   浩瀚的中华文明长卷中,黄河如一条金色的丝带,穿越历史的长河,见证沧桑变幻。

作为黄委派出的山东黄河管理机构,山东黄河河务局是守护者,更是守望者,肩负着守护母亲河的重任,守望着黄河文化的灵魂。

在山东黄河人的呵护培植下,山东黄河文化如一株坚韧优美的蒲公英,植根深厚的历史土壤,汲取文化保护的力量茁壮成长,将黄河文化的种子传播至千里之外。

品牌塑形 淬炼文化之魂

2021年初春,山东黄河河务局深入挖掘山东黄河治理文化的突出特征,打造了以“人民治黄在山东起步、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为核心的“河润山东”文化品牌。随着文化品牌的正式发布,树起了山东黄河治理文化的旗帜。

“河润山东”文化品牌logo突出山东黄河独有的“河湖海堤”(黄河、东平湖、入海口、标准化堤防)等治理文化元素,成为黄河文化图谱中极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在“河润山东”主品牌的引导下,山东黄河河务局下属的8个市局纷纷找准自身特色,深挖文化内涵——

菏泽黄河河务局深植治黄初心这一沃土,“治黄初心 河泽人民”文化品牌将“艰苦创业,治河为民;砥砺奋进,确保安澜”的治黄力量彻底激发。

济南黄河河务局融合“三河故道”“引黄保泉”和“河城融合”等概念,“河济泉城”的文化品牌应运而生。黄河在济南穿城而过,河与城的特殊关系塑造了独具特色的济南黄河文化;logo中黄河托举起泉水,寓意“一条河托起一座城”。

8个市局提炼打造出“红心一号”“齐风河韵”“河泽人民”等8个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文化子品牌,深化治理文化挖掘研究阐释,构建“1+8”“河润山东”文化品牌矩阵。

山东黄河河务局统筹全局,深耕文化品牌体系建设,广泛投放品牌标识,在文化广场标牌、办公用品、文化宣传产品上全面铺开品牌标识,使其在润物无声中融入工作、生活各环节,工程、涵闸各区域;推出治理文化系列作品,构筑完善的文化品牌运行模式,让品牌越叫越响。

文化在延续,品牌在丰盈。“河润山东”的故事,在齐鲁大地上接续书写。

保护传承 浇灌文明之花

水润万物而不争,黄河水滋养着大河两岸灿烂的精神文明和文化遗产。

深深浅浅的波纹荡漾中,古人与今人发生心灵感应,每一句歌谣、每一幅传世画作、每一件治河工器具、每一砖一瓦里,都有意蕴悠远的水文化。

山东黄河河务局致力水文化遗产保护,于2020年启动文化丛书编写,扎实挖掘整理山东黄河流域史籍典册、遗址遗迹、红色故事、治河技艺等,出版《大河钩沉》《大河星火》《大河技艺》等系列文化丛书;发掘利用黄河档案资源,联合山东省档案馆出版了《山东黄河映象》《海外藏黄河舆图集》。保护治河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8个市局全面建设传统治河技艺教育展示基地;组建黄河号子队,开展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在山水画卷中欣赏大河波涛,在工程建筑里寻觅古老的治河妙法,在河工号子中聆听古意,在堤岸的玉绿天青中感受色彩缤纷……重新发现大河之美。载体多变,灵动之意更浓。活化文化载体,山东黄河河务局深度融入驻地文化建设格局,协同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及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参与制定《黄河国家风景道(山东)建设指南》,联合驻地政府共同推进复合廊道建设,评选山东省国家风景道典型段,书写融合之美。构建黄河工程与文化融合展示带,依托防洪工程,融入治理文化、法治文化、红色文化元素,建设融合案例82处,活化工程之美。

在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过程中,山东黄河河务局还注重创新手段和方法,利用现代科技如数字化技术让黄河文化“活”起来。推进黄河水文化数字化转化,完成治黄重要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存储,完善提升“山东黄河治理文化云上展馆”,通过VR技术让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黄河的壮美和文化的深邃,让黄河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使黄河文化在现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是山东黄河河务局一直在想,也一直在做的事情。

传播弘扬 讲好黄河故事

乘风而行,扬帆远航。山东黄河河务局以匠心打造文化腾飞的翅膀,让黄河文化的种子撒在更加广袤的田野上,让黄河故事的声音传播在更加辽阔的土地上。

“黄河水,黄泥汤,不怕你往天上涨!吸泥大船今下水,淤出良田固堤防!”配合着专业声、光、电,看着声情并茂的演出,几十年前“红心一号”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再现舞台之上,台下观众热泪盈眶,掌声雷动。近年来,山东黄河河务局致力于黄河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以黄河精神为纽带,精心打造了如《红心一号》《战洪图》等舞台剧,让黄河故事在舞台上生动再现,感动人心。

为加强交流策划,山东黄河河务局策划治理文化展览,联合山东省档案馆和图书馆组织“黄河记忆”专题档案文献展、“黄河文化周”图片文献展等,首次以水文化主题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借助融合平台的力量,让黄河治理文化的种子撒向更广阔的天地;联合开展“山东青年黄河文化公益行”“河润山东·植此青绿”生态公益活动等13场治理文化推介活动,让黄河文化的精髓深入人心;参与制作文化推广节目,与山东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开展“黄河文化大会”等宣传节目,策划制作《大河奔腾》《黄河归故》等纪录片,让黄河的壮美景象和深厚文化底蕴,通过影像的方式,传遍千家万户。

丰富文化体验,山东黄河河务局联合省教育厅等5家单位,共同开发“走黄河·读齐鲁--山东黄河文化主题研学课程”,推进黄河文化事业与教育事业有机融合。青少年走进演训基地,漫步碧波荡漾的东平湖,行走鸢飞草长的黄河口,传承千年的治河技艺、历经沧桑的黄河精神在他们心中鲜活起来。

“让黄河的故事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激发更多人对黄河文化的认知和热爱。”山东黄河河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尹学辉道出了山东黄河人共同的愿望。

山东黄河河务局以创新的力量,让黄河文化的传播弘扬更加生动而深刻,收获累累硕果。2023年,山东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泺口)获评第五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山东黄河治理文化体验廊道示范段建设工程成功荣获全省文化创新最高奖项--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近日,由山东黄河河务局组织撰写的山东黄河治理文化“两创”实践研究报告在《山东文化蓝皮书(2024)》刊发。

泱泱大河,文脉相传。对一条河流的守护,更是对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山东黄河河务局将继续以不变的承诺,书写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新篇章,使黄河文化的瑰宝更加璀璨,让黄河文化的光辉照耀未来。(董迪)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