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保护法·看变化丨淄博黄河河务局:法治乘风起 长河尽朝晖——淄博黄河河务局全力推动黄河保护法落地见效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4-8-14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8月14日讯    黄河保护法实施以来,淄博黄河河务局聚焦贯彻落实,坚持循法而行、以法为治,多向发力普法、多方协同执法、多维履责用法,全力打造“齐护河”工作格局,开创了淄博黄河保护治理新局面。

切实强化普法宣传  筑牢法治素养根基

以“学”为先,压实法治责任。将黄河保护法列入“八五”普法重点任务,3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研讨、1次党组成员述法、4次主题党日专题学习、4期专题讲座、10余次竞赛答题,提升了干部职工依法履职能力。

以“创”为要,优化治河环境。利用普法重要节点,3次联合公检法司等部门开展集中普法,多部门联合开展“法律十进”活动。创新载体,自编自导《三哥的夏天》《淄法者说》等法治系列微视频10余部。淄博黄河法治文化综合基地获评山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探索推进法治协同  集聚法治护河合力

深化监管“强联手”,跨区域跨部门联合取得新突破。打造“齐护河”执法协作平台,联合8家单位组建“齐心护河安 共筑幸福河”工作联盟,持续开展“河畅水安”专项行动,“五长联动”机制获山东黄河有为典型案例。高青惠民两岸携手构建“惠青河畅”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开展联合巡查6次,协查案件1起。黄河下游两岸四市“河济淄滨”执法协作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运行机制“巧衔接”, 水行政执法与司法协作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完善司法协作圈,与检察院建立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与司法局成立黄河水资源保护纠纷调解委员会,建成“安澜高青”司法品牌调解室,参与的一起调解案,被评为淄博市“十佳人民调解案例”。黄河巡回法庭调解黄河淤背区承包纠纷3起,收回土地163亩。

河地融合“聚合力”,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淄博黄河河务局被列入本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参与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的研究。与市直机关工委等联合建立“护河安澜·幸福家园”党建矩阵,安澜河、法治河、文化河、幸福河四河“党建联建”单位协同共建,凝聚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的强大红色动能。

倾力整治河道环境  依法打造生态黄河

强化河湖监管,做好“水清”文章。联合开展专项行动10次,组织河道巡查200余次,查处水事案件5起,清理建筑物110平方米,保持河道内“四乱”行为动态清零。

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岸绿”底色。高标准建成黄河淤背区百里生态廊道,投资8700万元,完成植树14个品种3万余株1200亩,建设生态公园1处。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

对标优化法治运用  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压实责任,勇当“先行官”。建立黄河防汛立体联动“叫应”机制,创新构建“2+6+8”防汛备汛新格局。建设完成亮化工程和全链条全要素黄河防汛数字化布防体系,防汛抢险实训基地成为打造抢险尖兵的新平台。

协同立法,落实“硬杠杆”。配合完成《淄博市黄河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办法》协同立法。从严从细管理水资源,建立双项预警机制,开展水资源联审互查、协同联动。2023年以来依法调度引水4.21亿立方米。

工程建设,筑牢“保障线”。加大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完成淄博黄河“十四五”防洪工程建设,各类工程林草覆盖率达到98%以上,水土综合治理率达到100%;市、县、段三级骨干网络传输带宽实现了千兆升级全覆盖。

盘活资源,激发“新活力”。盘活用好水工程、齐韵黄河文化馆、传统治河技艺展示体验基地等文化馆群,打造全市最大的博物馆集群和文化打卡地。《黄河文化活化传承新实践——山东黄河治理文化体验廊道示范段建设工程》项目获评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长河历史辉煌,写下过往奔腾不息;征程恢宏壮阔,掀开时光崭新一页。淄博黄河河务局将笃行不怠拼干劲,驰而不息谋发展,用法治力量推动淄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前行。(孙亭刚)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