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8月15日讯 “以法治为本,则邦国安宁;以法治为纲,则万事有序。”黄河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不仅在法律层面上彰显了黄河保护治理的国家意志,更在实际行动中汇聚了社会各界对母亲河的关注。滨州黄河河务局聚焦主责主业,汇聚多方合力,构建黄河保护法贯彻落实新格局。
以法治文化建设引领法治黄河实践纵深推进
河地携手掀起普法热潮。黄河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主要负责人为市县政府举办专题解读6场次;联合市普法办、团市委等多家单位开展“黄河保护法”快闪等特色活动及“法律十进”活动21次;新增法治文化阵地3处,其中与市公检法司联合共建的滨州市黄河法治文化阵地被评为“山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组织制作普法情景剧、VR展厅等法治文化作品,短视频《破灭的发财梦》入围“人水法”全国水利法治短视频展播,并在黄委黄河保护法主题微视频大赛获得一等奖。
法治黄河力量不断汇聚。深化运行黄河保护多元治理机制,多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执法演练等活动11次,实现沿黄各县黄河巡回法庭、检察室、司法修复基地全覆盖,建成以来共处理、审判生态案件29起,有效提高法治威慑力。自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以来,共清理整治“四乱”问题10项,清除违章种植1.5万平方米,清理违章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推进黄河保护法治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以水旱灾害防控能力全面提升保障国家战略落实落地
全力提升水旱灾害防控体系。高质量完成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和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建设任务,所改造的7座涵闸已具备度汛条件,高质量铸牢黄河工程体系。制定印发滨州市黄河防汛职责,强化防汛“四预”措施,抓好多方力量联勤联训、应急联动,协调加强黄河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元化防汛物资保障格局,综合提升洪水防御能力;持续推进“空中监管交互系统”研发和应用;利用黄河泥沙资源生产备防石替代品达产运行,科技助力治黄事业发展。
科学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方位落实“四水四定”原则,联合印发《滨州市引黄调水管理办法》,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协助推进黄河水资源超载地区整治,实现连续3个调度年不超计划用水指标;严格实行多部门协调沟通,多目标综合调度的工作措施,做到科学调度、实时调度、精准调度,深入实施避峰错时供水、大流量远距离输水,充分提高调水效能,提升多目标、多区域水资源保障效率和质量。
以大美黄河建设助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聚力打造滨州治黄文化体系。滨州黄河河务局致力于黄河防洪工程、水生态体系与黄河文化的融合,打造了“一歌二精神三书五馆十点”治黄文化体系。邹平梯子坝黄河文化主题园,博兴打渔张涵闸工程文化基地等四处“山东黄河文化建设示范点”,与邹平齐东古城遗址黄河文化园、滨州黄河小街湾景区等6处“滨州黄河文化建设示范点”在大河两岸串珠成链,形成十点一体的黄河文化风景廊道。
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翻开新篇章。滨州黄河小街湾治理经验入选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和山东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滨城黄河安澜大道被评为2023黄河国家风景道(山东)典型段;黄河邹平、博兴、惠民段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
法治兴河安,民乐岁华长。下一步,滨州黄河河务局将继续聚焦品质布局,推进河地融合,建设滨州黄河防汛数字布防体系,实现防汛全要素数字展示;加强引黄涵闸在线监测监控能力和全流程调度配合能力建设,持续提升水资源调度精准性;全面建成滨州黄河水行政执法协作平台,强化河湖监管效能;做好黄河文化同孙子文化、齐文化、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融合文章,唱响滨州黄河故事;坚持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确保到2025年实现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全覆盖,打造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滨州样板”。(孙明英)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