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工”传统技艺成功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4-12-23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2月23日讯   近日,山东省政府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山东黄河河务局申报的“黄河河工”传统技艺成功入选。

黄河河工是历代治河人在除水害兴水利的历程中,不断创造、总结、传承的治河技艺的总称,主要包括堤工技术、埽工技术、抢险技术。其中,堤工技术主要是黄河堤防、险工、控导修筑,蓄滞洪区建设、黄河口稳流路等涉及到的堤防施工技术;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树枝、柴草、土石、桩、绳为原料和工具,形成简易阻水御水建筑的河工技艺;防汛抢险技术主要是依托防洪工程体系和非防洪工程措施,抵御洪水灾害的技能和经验;修防管理技术主要是对防洪工程损毁部分或整体进行拆修、整修、排整、巡堤查险,以保持工程完整、发挥抗洪能力的技术和经验。

作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黄河文化体系的技术基础,黄河河工是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它以规模浩大的实践形成了水利技术独特体系,以独具匠心的发明创造推动了文明进步和民族发展,集中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独到的认识,并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改进、完善发展。时至今日,黄河河工依然是黄河保护治理实践中最常用、最便捷、最有效的防灾减灾技术,并创新性地将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设备相结合,在绵延不断地接续传承与弘扬中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直以来,山东黄河河务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工作,深入开展以黄河河工为代表的黄河治理文化研究,出版《大河技艺》文化图书;制作的《黄河埽工技术》电教片被中国水利博物馆收藏;开展黄河文艺创作,组建黄河号子队进行展演,利用公共平台拓展黄河治理文化受众;为保护传承河工技术做出了巨大努力。下一步,山东黄河河务局将坚持守正创新,活化传承运用山东黄河治理文化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推介,努力实现以高水平文化建设助推高质量治黄事业发展。(高欣)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