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月17日讯 2024年,山东黄河河务局第六轮省派 “第一书记”圆满完成驻村帮扶工作。
在东明县大屯镇的驻村岁月里,山东黄河河务局第一书记工作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牢记使命、扎根乡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以党建为引领,促发展、惠民生,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切实解决群众难题,以“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书写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抓党建,筑牢政治基石
“驻村,需身心皆驻;帮扶,要深入民心。”这是第一书记们的共同信念。他们深知,抓党建是驻村帮扶的首要任务,只有强化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更好地服务群众。
和村里党员座谈交流
自驻村以来,工作组在党建引领、支部建设上持续发力,以规范“三会一课”为突破口,第一书记与支部书记携手,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在菏泽黄河河务局的精心组织下,带领村干部前往焦裕禄纪念馆、东坝头黄河湾、闫潭闸等地参观学习,开展共建活动,为党员干部充电赋能。此外,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村民宣讲党的惠农政策,鼓励大家成为政策的传播者,让党的声音响彻乡村。一年内,工作组组织党员大会、支委会、主题党日等活动共计60余次,召开组织生活会2次,政策宣讲8次,实现了组织生活的常态化、规范化。
促振兴,绘制发展蓝图
为更好地服务民生,工作组深入研究惠农政策,多次前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协调沟通,争取乡村振兴政策资金。通过多次座谈研讨,结合群众意愿,这笔资金将用于大屯镇的道路建设和下水道修缮两个项目。
冒雨走访排查村民家中安全隐患
“我们多走一步,多出一份力,村子的发展就多一份希望。”第一书记吴睿感慨道。工作组以辛勤的奔波和付出,为帮扶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完善后,工作组逐步谋划产业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引入新理念、新模式,为村庄“把脉开方”。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走访等方式,工作组依据乡镇产业发展规划与区位优势,在东夏营村和南元村分别推进高效能板材加工厂车间的建设,预计带动村民就业30余人。
一年来,驻村第一书记们充分发挥思路、资源、专业优势,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勤走访,架起民心桥梁
自驻村履职以来,工作组坚持常态化入户走访,深入了解民情民意,解决群众困难。重点关注党员、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开展蹲点调研,掌握实情,促进科学决策。
通过常态化走访,工作组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信访矛盾化解、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群众关心的问题,深入剖析、精准施策,以辛勤付出架起了党群之间的“连心桥”,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
举办重阳节“孝亲”饺子宴活动
在帮扶村的田野间,工作组实地查看农作物的生长态势,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在春节、“七一”建党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他们带着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走访慰问老党员和生活困难群众,传递温暖与关怀。此外,工作组还精心组织了重阳节孝善饺子宴活动,与村里的老人们共度佳节,深切感受到村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群众
通过真诚的交流与互动,工作组成功消除了与群众之间的陌生感,增强了彼此的信任与认同。始终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放在心上,及时关注群众的冷暖安危。切实将群众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行动,不断改进和提升工作水平,确保“微小的心愿”有人关注,“关键的小事”有人负责,真正发挥了“连心桥”的重要作用。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山东黄河河务局第一书记工作组将矢志不渝、永葆初心、持续努力,致力于做好驻村帮扶工作,让“农业强盛、农村美丽、农民富裕”的美好图景在派驻地逐步变为现实。(李国豪 魏发轩)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