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9月22日讯 这是一场属于山东黄河青年的头脑风暴。
9月18日晚上,2025年山东黄河青干班的教室内灯火通明,一场别开生面的工作难点案例分享会拉开帷幕。
“深化河地融合是我们解决难题、实现共赢的新选择。”
“基层段所位置偏远,职工社交圈窄,易受网上不良思潮影响。”
10名来自不同业务领域的学员代表依次上台,把工作里的“堵点”、攻坚时的“难点”、破局后的“经验”一一讲透,每一句感想都带着治黄实践的温度,每一句分享都带着深思熟虑的积淀。
从“预算编制规范性不足”到“基层水行政执法难”,从“答好舆情新考题”到“群众关系处理”,学员代表们围绕业务人员力量不足、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强化河地融合等核心难点案例展开分享。一个个治黄岗位的真实场景、职工诉求、实践难题被“搬”上讲台,让在场每个人都感同身受。
值得一提的是,前一天夜里,5个小组全体学员提前展开组内“思想预热”。他们从各自经手的典型案例切入,分享自身在攻坚克难中遇到的难题、积累的经验,其余组员拾遗补漏,提出见解。大家在思想碰撞中激发灵感,在经验交流中互相启发,小组讨论已不仅是简单的交流,更成了治黄智慧的深度交融。经过一晚的打磨筛选,最终每组分别推选出2个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案例参加班级分享。
分享会以“一人主讲、全班参与、集体研讨”的形式开展。当有学员提到:“在基层管理段工作,清理违章、违建、违垦时跟老百姓打交道,真是个大难题!不少村民不理解,不听劝导,执法工作推进得特别吃力!”台下学员立刻站起来分享经验:“我们单位试过‘乡村普法’,带着拆违后的生态改善照片、防洪安全案例,去每个沿黄村庄开宣讲会,把政策讲进群众心坎里,后来村民主动配合,执法阻力小了很多!”
针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学员们总结出了破题“组合拳”:师徒传承成才规律、最佳年龄成才规律、人才“成团”“组团”共生效应、内因驱动成才规律、一线岗位成才规律、技能用进废退成才规律、技能比赛促进成才规律。
发言代表们分享结束后,其他学员纷纷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围绕案例的痛点、解决思路的优劣以及举一反三方法等展开讨论。一个个工程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信访工作等方面的“难问题”,在大家“头脑风暴”中被破解,更找到了接地气、能落地的“实办法”。
“今天的分享交流了经验,更激活了思路,在下一步的问题解决上,还需要大家不断探索,持续发力,为新时代治黄事业积累新的经验!”主持人的总结一语中的。
时间在热烈的讨论中悄然流逝,原定21时结束的分享会一直持续到22时30分,下课路上,学员们还意犹未尽,纷纷找面临类似问题的同学取经交流。
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更优的路径。山东黄河青干班学员用这场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思想交锋证明:当千条线拧成一股绳,再细的针眼也能穿过去。他们脚下的路,正通向黄河安澜的未来。(文:王新宇 图:王哲)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