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9月22日讯 “此双布鞋的针脚之中,蕴含着老百姓对子弟兵的深厚心意,更蕴藏着‘上下同心’的成事密码!”莱芜战役纪念馆内,讲解员话音落下,学员们内心的触动却久久未能平息。
9月19日上午,2025年山东黄河青干班组织学员参观了莱芜战役纪念馆和鲁中抗日战争展馆,于实物、史料与故事里,重温“军民同心,浴血前行”的峥嵘往昔,探寻精神力量与黄河治理工作的深层关联。
步入莱芜战役纪念馆,序厅中“扭转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大型浮雕,第一时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战役场景复原区域,一辆饱经岁月洗礼的木质独轮车静静地陈列着,车辕之上,还留存着当年运送物资时磨出的深深印记。
“1947年莱芜战役期间,鲁中地区50多万群众踊跃组成支前大军。当时雪野镇的张大爷,毅然将家中仅存的两袋谷子捐献出来,自己则带着家人挖野菜以度艰难。”讲解员指向展柜里泛黄的《支前登记表》,其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民捐献的粮食数量。学员张晓阳在此驻足许久,轻声感悟道:“治黄工作亦是如此,无论是防汛抢险,还是生态保护,都离不开沿黄群众的大力支持。这种军民一心、众志成城的景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见到。”
来到鲁中抗日战争展馆,一面“军鞋墙”令人良久驻足。数百双布鞋整齐排列,有的鞋底已磨平,有的鞋帮还沾着泥土,展签上写着“1938—1945年,鲁中妇女救国会组织20余万妇女,连夜赶制军鞋30余万双”。
“大家看这双鞋的鞋底,”讲解员拿起一双童鞋大小的布鞋,“这是博山县的李奶奶为年仅15岁的小战士做的,她怕孩子脚冷,在鞋底里絮了三层棉花,手指被针扎破了都没停。”听到这里,曾参与过黄河滩区迁建工作的学员吴亮深有感触,“菏泽局滩区广袤,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也是这样全力配合,有的主动帮工作组挨家挨户做动员,有的还把自家的院子腾出来当临时办公点,这种鱼水情,和当年军民同心的场景一模一样。”
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记忆的实物展品、一段段震撼人心的战役影像瞬间将大家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英勇事迹,让在场每一位党员深刻感受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以及先辈们为国家和人民挺身而出的使命担当。
“我们现在浑身血都是热的,不怕冷。”走出纪念馆,雨还一直下个不停,却挡不住学员们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心情。大家整齐列队,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致哀缅怀,并合影留念。
此次红色研学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是一次工作思路的拓展,学员们表示要把“军民同心、浴血前行”的精神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为依靠,以实干破难题,交出新时代的治黄答卷。(文:王嘉政 图:王哲)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