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9月26日讯 秋雨润物,夜色沁人。
9月24日和25日的晚上,2025年山东黄河青年干部培训班的教室灯火通明、热潮涌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学员“开讲啦”活动在这里热烈展开。
集思广益 巧构分享主题
“主题不限、人数不限,每个小组45分钟分享,核心就一个,那就是让大家听完真能有所收获!”学员“开讲啦”活动以小组推荐形式报名,学员们各展巧思、用心筹备。
“我想通过个人平时素材的积累,为大家展现不一样的东平湖,除了防洪工程的介绍还要加上东平湖的风景、旅游打卡点、美食。”东平河务局戴铮是位摄影爱好者,边对着电脑赶制PPT,边熟练地整理自己从网络收集的素材,打定主意要讲出不一样的东平湖。
“你们局在黄河文化挖掘上就做得很好,我提议你讲一下黄河明珠广场里的故事。”“要不把闸门管护的实操技巧加进去,咱基层用得上!”课间休息的走廊里、食堂吃饭的餐桌上,大家也不闲着,互相交流选题,反复推敲讲解内容,一句句热切提议里,满是共研治黄、彼此赋能的期许。
经过小组推荐,15名来自不同岗位的青年干部轮番登台,以专业之智、赤诚之心,共同烹制了一场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的思想盛宴。
实用为基 勾勒治黄新图景
分享台上,理性的光芒熠熠生辉。济南河务局樊嘉庆围绕2024年湖南岳阳华容团洲垸决堤险情抢护案例,指出现代化监测设备可以实现险情的早期预警,而大型机械集群作业和新材料运用则大幅提升了抢险效率。“这种新材料我们黄河也可以借鉴,就地取材加入黄河泥沙。”他的分享让在场学员深刻感受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当开拓视野,跳出黄河看黄河。
理性的思考之外,是情感的共鸣与精神的传承。当话题转向“大河丰碑,东明高村抢险”时,课堂氛围变得庄重肃穆。讲解者通过珍贵的老照片,深情讲述1948年那段烽火岁月:“在一手拿枪、一手拿锨的73个昼夜里,先辈们用生命筑起了守护人民的堤防。”这段讲述让学员们深切体会到,治黄事业不仅是技术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
“谦卦告诉我们要建功、但不要争功;要作为,但不要乱作为。”来自办公室岗位的安红心带来了《周易》的读书心得分享,从“君子谦谦・终日乾乾”的修身之道,延伸至“三个务必”的实践要求,道出了“两个结合”永恒的魅力。
“救在身边,点亮生命”的急救培训环节,更是将“专业”与“实用”拉满。来自黄河医院的周海成通过模拟演示,详细讲解心肺复苏要领。“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他一边示范一边强调,“在防汛抢险现场,掌握这些技能可能挽救战友的生命”。学员们跃跃欲试,现场气氛活跃,大家表示“这是实实在在的保命技能”。
汇聚为光 照亮奋进征程
这场历时两晚的学员“开讲啦”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力量的汇聚。15位讲授者,15束闪耀的思维之光,从技术创新到历史传承,从实战技能到人文修养,充分展现了山东黄河青年干部队伍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昂扬的精神风貌。
“原来智慧治黄已经离我们这么近!”
“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守护安澜这四个字的分量”。
学员们的感慨里满是收获。为了多听多学,大家主动提议调整时间:晚上开课时间从七点提前到六点半,下课从9点延长至9点半,没人觉得累,反倒越听越有劲。
活动结束后,教室、走廊里仍是热烈讨论的身影:有人围着讲述者追问细节,有人凑在一起整理笔记,有人已经开始规划“把学到的抢险新思路用到实际工作里”。这不仅是知识的“充电站”,更是思想的“启迪课”、精神的“加油站”。正如一位学员所说:“每个人的分享都是一颗小火种,聚在一起,就能照亮咱们守护母亲河的前行路!”
秋夜渐凉,但思想的热流仍在奔涌。在每个学员播下的学习与创新的种子,必将在今后的治黄实践中生根发芽,进而转化为笃行实干的动能,激励山东黄河青年干部们在治黄新征程上,以青春之力守护大河安澜,书写更绚烂的篇章。(文:陈圣韬 图:王哲 曾德彪)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