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9月26日讯 九月的莱芜,秋意初染,青春如火。2025年山东黄河青干班迎来一场生动的微党课活动。围绕“青心向党,实干安澜”主题,五个学习小组依次登台授课,以青春视角解读红色基因,用治黄实践诠释初心使命。
破题:一场精心酝酿的思想启迪
“不设形式框架,只重真情流露;不限内容边界,唯求初心彰显。”活动伊始,临时党支部定下的基调,为这场微党课注入了开放的灵魂。
在这一共识下,各小组开启了深入的集体创作。深夜的宿舍里,为了一段史实的准确性,刘长江查阅资料到凌晨;清晨的操场上,为了一句表达的感染力,张梅楠反复推敲试讲。
“这两张照片,是上次我们去莱芜战役纪念馆的时候拍摄的,当时我就决定和大家分享这个故事。”徐志新的PPT上有刚拍摄的照片,也有往日多次参观党史纪念馆的积累。
从革命历史的深入解读,到治黄实践的案例提炼,再到纪律规矩的深刻剖析,每个选题都经过精心打磨,力求在短时间内展现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这种全员参与、全情投入的筹备过程,本身就成为一次深刻的党性锻炼,凝聚着他们对这份“初心作业”的敬畏与热忱。
现场:五束微光汇成的精神火炬
当讲述开始,课堂便成了一个流动着情感与信念的能量场。五组学员,五束聚焦于不同历史维度与时代命题的微光,共同汇成一簇照亮初心的精神火炬。
第一束光,照亮“忠诚”的底色。“这面红旗,我愿意用生命去守护!”当一组张梅楠动情地讲述“半面红旗”背后曾山、胡海的决绝时,会场鸦雀无声。那段用生命守护信仰的岁月,让“忠诚”二字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感可触、重若千钧的历史回响。
第二束光,点燃“自强”的烈焰。二组刘长江的讲述,透过阅兵式的今昔对比,如同翻开一部波澜壮阔的影像史诗。从“飞机飞两遍”的心酸,到如今大国重器劈波斩浪的豪迈,强烈的对比冲击着每位学员的心灵。一种“吾辈当自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无声中传递、升腾。
第三束光,标定“信仰”的航向。“一辆自行车,一条黄河路,一颗向党的心。”三组徐志新娓娓道来赵健民千里寻党的故事。在那个至暗时刻,那辆单车承载的不仅是一个人的身躯,更是一个民族寻找光明的不屈意志。这份对信仰的执着,为青年干部标定了人生的航向。
第四束光,划清“纪律”的红线。四组王存恒的讲述,则如一声警钟。结合案例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抽丝剥茧,让“廉洁自律”从文件条款,内化为沉甸甸的敬畏之心,为青春征程划清了不可逾越的纪律底线。
第五束光,吹响“实干”的号角。“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五组王文政带来的“新、快、早、实、好”五字实践论,则将目光拉回当下。它吹响了行动的号角,呼吁将“知行合一”书写在防汛抢险的第一线、工程建设的阵地前。
回响:从心动到行动的集体共鸣
党课结束,热潮未息。会场内,掌声是发自内心的赞许;会场外,讨论是思想共鸣的延续。
“没想到党课可以这么打动人心!”
“每个故事都像在问我:你能为黄河做些什么?”
这些真诚的感慨,印证了这场微党课的成功——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命题,化为了具体的情感体验和行动思考。
这已不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淬炼和行动动员,它让“青心向党,实干安澜”的班训,从口号变成了流淌在血液里的自觉。
一堂微党课,一次青春的回响。它似涓涓细流,润泽了思想的心田;更似熊熊火炬,点燃了担当的激情。当这群黄河青年带着这份淬炼过的初心重返岗位,他们必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山东黄河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文:刘伟 图:曾德彪 王 哲)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