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这样一条河,她苍黄、雄浑、古朴,从时间的源头滚滚而下一泻千里,绵延流淌的河水漫溯过五千年的锦绣与璀璨,无声的润泽着华夏文明的枝枝蔓蔓,使得黄皮肤黑头发的古老民族,烙印上了永远不可磨灭的文明印记。
沙砾中的明珠
《黄河画传》的封面,是浊浪涛天的黄河水。明明是静止无声的画面,但每一颗黄浊的水珠仿佛都在发出无声的嘶喊,那是千千万个不坚韧不屈的灵魂,一个历经五千年岁月洗礼而长盛不衰的民族的震撼合声。
这一条苍茫的大河,是中华民族再坚韧刚强不过的母亲河。世人眼中的黄河,虽不乏柔情,但气质中总是带着几分泥沙俱下的粗粝,与农耕文明的衍生密不可分的她,似乎总携带着浓郁至极的泥土气息,但谁知层层叠叠的沙砾之中,竟也埋藏着不可计数的光彩夺目的珍珠?
翻开《黄河画传》,仿如打开一部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发展史。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政治、经济、风俗、物产、哲学、科技成就,有哪一桩哪一件,当不起“明珠”的赞誉?
曹植的《洛神赋图》里,有可遇不可求的唯美爱情;李白的《行吟图》里,有把酒问青天的潇洒飘逸;《清明上河图》《五牛图》《高山流水》《女史箴图》等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里,有恒古不变的风度神韵;医学领域则有华佗、董奉、张仲景等神医及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国文字源在甲骨,哲学源于周易,姓氏源在炎黄,王朝源在夏代。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是黄河赋予我们的自信与底气。
苦难是为底色
千百年来,苦难一度是黄河的底色。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六次大改道的背后,浸透了无辜苍生的斑斑血泪。1887年,因河南暴雨,黄河在流经郑州时于下汛十堡处决口,灾情弥漫到河南、安徽、江苏三省,150多万灾民在洪灾中丧生;1938年,蒋介石为阻止日军继续前进,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河南、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被淹80余万人惨遭溺死;1951年河1955年,黄河在山东利津两次凌汛决口,淹没耕地129万亩,受灾人口27万人。
但从古至今,行走在黄河边的治黄身影,大多带着与母亲河一脉相承的坚毅。大禹、王景的殚精竭虑逆流而上护卫苍生,贾让、贾鲁、靳辅、高斌、于成龙等人的青史留名,潘季驯、万恭、刘天和、李仪祉、王化云等人的智慧总结,与黄河水患对抗的过程中浮动着看不见的刀光剑影,先辈们一点点积累着宝贵经验,从未轻易的低头认输过。
治黄英雄们的悲哀喜乐,融入滚滚而去的浪涛声,也为华夏民族的治黄故事,增添了一抹抹厚重的色彩。或许一条河的历史与一个人的人生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交融交织的酸甜苦辣,自然而然构成了黄河磅礴瑰丽的历史的一部分。而在直面苦难,努力的把苦难变为甘甜的过程中,我们的民族性格,也一次次的得到塑造、强化。
浪涛声中启程
大江大河历史,从来与一个民族的历史交相辉映。而当历史的滚滚尘烟逐渐消散,我们新时代的治黄工作者依旧满怀深情的临河而立,荣幸的成为了能与母亲河继续并肩而行的人。
当下,我们牢牢锚定“幸福河”目标,深入贯彻黄河保护法,团结奋斗狠抓落实,加快推动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历城黄河河务局纵深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以贯彻实施二十大精神和黄河保护法为主线,深化沿线生态保护治理,如约摘取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桂冠;成功建成山东省首家黄河生态保护联防综治办公室,济南市首家公益诉讼法治教育基地也正式揭牌运行,进一步擦亮了“法润历城”工作品牌……
普法宣传法治阵地方面,历城黄河河务局不断加大社会面宣传力度,联合华山三小、城郡社区等多家单位开展普法活动;创新普法机制,联合公检法党校司法局环保局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和联学共建;强化法治文化建设,建成霍家溜普法宣传广场,打造两处法润历城雕塑,拍摄《黄河保护法我学我讲我践行》《奋楫扬帆幸福河》等宣传片;积极聘用村级普法联络员,法律顾问制度不断健全……
联防综治机制探索方面,历城黄河河务局不断优化管理运行机制,与高新区法院和检察院建立生态保护治理协作配合机制;执法司法衔接,6起侵占黄河防洪工程合同纠纷案和1起环境生态修复赔偿案均胜诉,清除阻水片林6000余株,清理违法建筑物450平方米,依法强制收回违法侵占淤背区86.25亩;全力配合河长办完成省委专项巡视督办沿黄村违规建设及过期输灰管销号验收工作……
涉河项目监管方面,历城黄河河务局持续推进黄河公路大桥扩建工程;积极完成浮桥年度定期考核,东城浮桥在省局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密切跟踪航天大道穿黄隧道和奥体西路穿黄隧道进展……
浪涛声声,催人奋进。从《黄河画传》中,我们看见了一条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大河,她日夜兼程的从过去流向现在,又不知疲倦的从现在奔向未来。作为新时代的治黄工作者,我们唯有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脚踏实地的担当作为,才能与昔日承载了无数沧桑与荣耀的母亲河在一起,共同捍卫母亲河的幸福安澜,共同书写明日的灿烂辉煌!(武明洁)
编辑:田光 录入:迟圣杭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