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天清地明,又是一年清明至。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在惨烈的抗战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凄美的爱情故事,血洒沂蒙的革命伉俪—陈明和辛锐就是其中之一。
陈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建设山东抗日民主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辛锐,原名辛树荷,1918年生于山东省章丘县(现济南市章丘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到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参加八路军。1941年,陈明、辛锐结婚,因忙于工作,他们有时甚至一两个月都见不上一面,在当时根据地艰苦的条件下,陈明为没有补品给心爱的人补身体感到十分内疚和自责。他牵着妻子的手,爬上一个小山岗,兴致勃勃地说:“辛锐,等革命胜利了,咱们回龙岩家乡,那里有橘子、枇杷,农家还腌有香喷喷的酸菜,味道可好哇!”
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愿望,这对夫妻也无法实现。
1941年11月,日军调动5万多兵力,向沂蒙山区展开“铁壁合围”大“扫荡”,11月30日,已经很久没有见面的陈明和辛锐相遇了,当时陈明正率领部队准备阻击敌人,他仅深情地望了妻子一眼便匆匆离去。之后在惨烈的大青山突围战中,陈明率部与敌人浴血奋战,双腿负伤,无法行走,在连续击毙3个敌人后,誓死不当俘虏的陈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就在陈明牺牲的同时,怀有身孕的辛锐在突围中也身负重伤,被抬到山洞里抢救治疗。12月17日,日军突然来搜山,为了不连累同志,辛锐自己从担架上滚了下来,背靠着大石头庄严地坐在地上。穷凶极恶的鬼子叫喊着冲了上来,突然一声巨响,辛锐引爆了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3岁的辛锐就这样长眠在了沂蒙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他们未出世的孩子也永远留在了大青山!
最近有一首歌在短视频平台比较火,歌名是《我记得你眼里的依恋》,空灵的配乐歌声加上凄美的歌词与抗日英雄的战斗画面搭配在一起,直击人的心灵深处,不免使人潸然泪下。
“谁的呼唤飘在耳边,那么熟悉却又遥远,为什么痴心两处总难相见,那么无奈却又无悔,就算换了时空变了容颜,
我依然记得你眼里的依恋,纵然聚散由命也要用心感动天……”
我想每位抗日先烈在牺牲前肯定对这个世界有着深深的眷恋、依恋,他们在战场上弥留之际也一定听到过亲人们的呼唤,他们又是谁的父母、谁的儿女、谁的爱人?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挺身而出,无奈却又无悔,感天动地!
书本太薄,历史太厚,未曾谋面,却受汝恩,清明将至,叩拜先烈!(刘童)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