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憧憬与期待,2025年的这个夏天我踏入了长清黄河河务局长清管理段。伫立在中华民族母亲河之畔,目光所及是整治过的草甸一碧千里,耳畔回响是奔腾千年的波涛轰鸣,心中激荡着守护安澜的梦想。就在这短短七天的淬炼中,我真切触摸到了青春最滚烫的印记——它不在别处,正蕴藏于这奔腾的河畔,闪耀在每个晨昏。
坚定理想信念
凝视这条大河,她是舒展在北国的生态长廊,是滋养文明的经济动脉,更是镌刻民族记忆的精神图腾。我曾在留学期间经历过一次洪水,面对洪水,当地人更多选择顺应自然,顺应水势,让该淹没的地方淹没,居民搬离、撤走,而不是用尽一切力量去拦截水流。而如今站在黄河岸边,看着一代代黄河人昼夜坚守、寸土必争,我被深深的震撼,两种路径背后折射的是不同的选择,黄河人身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我由衷敬佩。这不仅让我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守护一方水土的信念,更让我找到了为黄河事业奋斗的意义,最终让我读懂了什么是真正的担当和青春的注脚。
桃园控导
矢志艰苦奋斗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基层工作,远不如想象中那样光鲜亮丽,更多的是栉风沐雨、默默坚守。
初到段上,新的环境让我感到既紧张又兴奋,是前辈们一句句叮咛、一次次示范,如春风般抚平了我的不安。随后几天,我跟随同事们的脚步走遍了长清黄河16处控导工程,从辨识水情到预判隐患,汗珠随着烈日骄阳砸进泥土,我才真切体会到,原来“守护”二字,是浸透工装的盐霜,是熬红双眼的星斗,更是河床上最沉默的磐石。作为一名新新黄河人,我们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甘当守堤一方石,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守护黄河安澜。
雨中疏通排水沟
练就过硬本领
“青年要在学习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治黄一线化作沉甸甸的实践课题,在这短短一周,我深刻感受到,要想做好基层工作,仅有一腔热情远远不够,更需要过硬的专业本领。
从河道治理到生态廊道建设,从根石探摸到与沿河乡亲的方言恳谈,治黄这门学问,从来是脚底沾泥的功夫。“以前巡河全靠两条腿走,现在咱是天上飞着看,地上走着查,摄像头盯着看,巡查效率快多了”我一边跟着老黄河学习怎么看水情、查险情,对汛期的各种险情和应对措施做到心中有数,一边学习怎么稳定操作无人机,灵活运用监控摄像头,当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在手中交融,那些曾觉严峻的“汛期大考”,终于在心头有了应对的底气。在工程现场实践这件课堂中我逐渐明白,作为一名治黄新人,只有以俯身河滩的谦卑学真经,以拥抱创新的自觉练新招,才能真正成为岗位上的行家里手、群众信赖的主心骨。
学习使用无人机
勇担时代重任
“要肩负起历史重任,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当看到防汛物资堆放整齐、巡查人员坚守一线,我深知,这条河的安澜,是由千万个俯身河床的脊背共同托举的史诗。作为治黄新兵,我将主动扛起时代重任,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答卷,把自己的青春融入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进程中去。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这一周只是起点,未来的道路还很长。我将以理想为旗,扎根一线;以担当为浆,勇闯激流;将吃苦铸甲,笑对烈日风霜;用奋斗燃灯,照亮九曲安澜。
且看新新黄河人——
把韶华写进大河的脉动,
让情怀扎根母亲的河床,
以浪花之微聚大河之力,不负山河,不负时代。(边辰宇)
编辑:田光 录入:张琳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