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青春 守护母亲河美丽芳华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8-29 来源:本站原创

皮卡车稳稳地行驶在绿草如茵、蜿蜒平坦的黄河大堤上,内心装着对母亲河的敬畏与憧憬,对新工作未知的忐忑与热切,就如同7月份的黄河,既有金流飞瀑的壮观,也有防汛防洪的压力。

“转个弯就到了……”

济阳黄河河务局崔寨管理段牛凯段长热切的声音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刚下车,一栋二层办公楼映入眼帘,红瓦白墙、干净整洁,院子前端“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造型墙似乎在展示着黄河人守护母亲河的坚定初心,以及在这里挥洒青春的无尽芳华。

图1

“咱们崔寨段虽偏,但黄河性子直,人也实在。”

为了迎接我的到来,段上魏承坤和李子豪两位青年前辈职工早已等候在门口,不由分说地接过我沉甸甸的行李。接我报道的牛凯段长和黄政权向我耐心地讲解济阳黄河崔寨管理段的管辖范围与日常工作内容,贴心地向我介绍在这里遇到的每一个人。楼内走廊上悬挂着全段职工日常作业的照片展示,还有拾阶而上的一份份荣誉牌匾,让我对这份新工作有了向上的动力和自信。

“宿舍刚收拾好,缺啥尽管说。”

舍友魏承坤一边帮我整理行李,一边询问我是否需要帮助。此刻,我觉得我虽离开了家,但也回到了家。

上午的迎新见面会上,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接触到了充满现代化的防汛抗旱指挥作战室,投入到远程视频会商、无人机以及视频监控的学习与运用当中。这一天,“用青春守护母亲河”不再是面试考场上的铮铮誓言,而是用行动把申论坚定地写在治黄第一线,把知识回馈在防汛保安澜的方方面面,把理想践行在幸福河的源远流长。

晚上,居住在城区的同事陆陆续续都下班了,我有幸与老职工杜宪平一同值班,本想着该如何解决晚饭的问题,但是还没想到答案,就被杜伯伯一声“晓阳,开饭了”打破思绪。他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西红柿鸡蛋面,面条上卧着荷包蛋,葱花浮在汤上。

“上车饺子下车面嘛,别的也不会做,尝尝我三十多年的手艺。” 那碗面的余香,至今萦绕心头。

接下来第一个周末,本以为会在陌生感中度过,牛凯段长却早早钻进厨房,系着围裙炖起了牛肉。夏日厨房像个烤炉,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他却一边忙活一边讲解做法,我和黄政权在旁当起了“忠实学徒”。很快,肉香漫过整个院子,连院中的小猫都排坐在厨房门口,喵喵直叫。他擦了擦手笑道:“小猫也来给新人接风呢。”

饭桌上,段长向我讲述了崔寨管理段的变迁,淤背区如何从昔日风沙地蜕变为生态观光长廊,堤坝如何逐年加固…… 我捧着饭碗,听着这些带着泥土与浪花气息的故事,忽然觉得,崔寨段的每段堤坝、每块石砖、每棵大树,都藏着光阴的印记。饭后闲暇,校友于洪恩抱着吉他,教我弹唱他自编的《崔寨青年之歌》。琴弦拨动间,陌生感渐渐消散,归属感悄然生长。

图2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前辈们更是言传身教,让我体会到 “亦师亦友”的温暖。师父高雪纯带我熟悉日常工作,从认识坝号到了解大堤各部分名称,她总是耐心解答我的每一个疑问;吴婷像同龄的姐姐,常带些水果零食与我们分享,我们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我和李子豪这两个“常驻段上的年轻人”,常一起在健身房打球、锻炼。前段时间跟着王瑞锋副段长外出测量土方,三十七度的高温下,他徒步近三公里,汗水浸透上衣,裤脚沾满尘土,却毫不在意,一丝不苟地测量数据,还耐心教我使用仪器。黄政权和刘欢巡查堤岸时,细致带我了解日常管理工作。

日子就这样忙碌又充实,我对黄河的认识也日渐深刻。这条奔腾的大河,既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也有“一碗水半碗沙”的复杂。她孕育文明,也潜藏水患。我们的工作,正是在与她的相处中寻找平衡,既要护她安澜流淌,也要让她滋养两岸。而堤坝上,每块石头都凝聚着几代治黄人的心血;河道里,每处控导工程都藏着 “因势利导”的智慧。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年复一年的坚守,而这份坚守,正是“治黄精神”最生动的诠释。

如今站在堤坝上,看黄河缓缓东去,心中已少了初来的茫然,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崔寨管理段于我,早已不是一个工作地点,而是一个温暖的家。这份友善让我明白:治黄之路或许漫长,但同行者的陪伴,让这条路充满力量。未来,我要把这里的温暖化为动力,跟着前辈学好治黄本领,把知识融进堤坝的泥土,把青春注入黄河的浪花,在与黄河的朝夕相伴中,慢慢读懂“守护”二字的千钧分量。(赵晓阳)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