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岸新绿生 守护自此行

——一名惠民黄河治黄新人的初行志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9-2 来源:本站原创

怀揣着憧憬与忐忑,我踏入了惠民黄河河务局归仁管理段的大门。当“黄河守护者”的铭牌在胸前折射出微光时,这个曾在书本里跃动的词汇,终于化作脚下真实的泥土气息。若说堤岸萌发的柳芽是春的信使,那我这株初来的新绿,便在此刻正式开启了守护长河的征程。那些被晨露打湿的初行印记,正沿着记忆的堤岸缓缓生长。

图1

初识:一堂课,叩响安澜之门

入职首日的晨光,并未照亮大堤的轮廓,却先映亮了会议室里崭新的规章制度手册。这堂被老职工们称为“扎根第一课”的入职培训,恰似一抔饱含养分的春泥,正悄然覆盖我懵懂的根系。

规矩如堤,筑牢守护基石。段长带领我翻开水法扉页时,声音里带着黄河水冲刷根石的厚重:“这每一条红线,都是前人用教训砌成的堤坝。”当黄河保护法里“安澜”二字被反复提及,当防汛抢险规程中“必须”“严禁”的条款如夯机般叩击耳膜,我忽然懂得,守护母亲河从不是浪漫的抒情诗,而是容不得半分疏漏的精密工程。那些被前辈们默记于心的规章,原是护卫万家灯火的隐形堤岸。

责任如石,压稳初心锚点。听老职工讲述1996年洪水时手挽手筑人墙的场景,听他们描述浪窝险情中彻夜未眠的坚守,“安澜”二字突然有了千钧之力。透过会议室的窗户,远处堤岸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奔涌的河水,更是堤外千万扇炊烟袅袅的窗棂。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正顺着前辈们讲述的声浪,第一次实实在在地压上我的肩头。

身旁同事眼中闪烁的热忱,比图纸上的红笔更鲜艳;口中吐出的“坝垛”“根石”等术语,带着与大河对话的熟稔。这堂课让我明白,守护从不是孤军奋战,当“新绿”融入这片由老黄河人组成的茂林,便有了抵御风雨的底气。扣好第一粒扣子的瞬间,规矩已入脑,责任已入心,归属感如藤蔓般悄然攀援上心房。

初见:一脉水,激荡赤子之魂

“记住,先把安全绳系成‘8’字结。”段长的叮嘱还在耳畔,我已站在归仁段的堤岸上,面对那浑厚奔涌的黄河水,内心的震撼难以言表。段长带着我走到黄河岸边介绍我们的险工工程,什么叫坝垛、坝头、沿子石……

“走小武上车,带你去看我们的管辖范围。”职工刘荣利这样说道,“我们归仁管理段3处险工,其中靠水险工2处、不靠水险工1处,提防长度11.2公里,河道长度10.6公里……”笔记本上飞速记录的数字,渐渐在脑海中勾勒出责任的版图。

巡查时发现的水沙浪窝前,老同事的卷尺拉出一道精准的弧线,笔记本上同步记录,同时迅速联系机械物料进行浪窝处理。

看着他弯腰铲沙的背影,我突然读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深意——那些被清理的堤顶垃圾、被修剪的疯长野草、被补种的护堤苗木,都是前辈们用岁月缝补的针脚。当人的双手与大河的力量相遇,守护便有了血肉丰满的形状。

图2

此刻的黄河不再是地理课本上的曲线,而是胸膛里奔涌的血脉。她曾滋养文明的嫩芽,也曾掀起吞噬家园的狂澜,而眼前这道由人堤相依构成的风景,正诉说着人类与自然的永恒博弈。我蹲下身触摸堤岸的泥土,潮润的触感里藏着千年的故事,也藏着我即将写下的新篇章。

启新:一束光,照彻时代征途

当无人机在指尖升起,我才惊觉守护黄河的图景早已更新。那道划破传统防汛模式的“智”光,正为古老的堤岸镀上时代的锋芒。

天眼巡河,尽收大河万象。我在同事们的带领下第一次操作无人机巡堤,视角升空,广袤的河道、蜿蜒的堤线、工程的全貌尽收眼底。高清画面实时回传,听前辈们所说曾经需要跋涉很久才能看清的河势变化、工程角落,如今在屏幕前清晰可见。这“空中之眼”,极大地延伸了我们的视野。

图3

指尖互联,智控安澜脉搏。“三个全覆盖”系统的数字仪表盘上,实时水情数据如跳动的音符,工程管理平台的三维建模让每道坝体都有了电子身份证。智能化,并非替代了人的作用,而是为我们装上了更强大的“臂膀”和更明亮的“眼睛”,它代表着守护方式的革新与提升。

看着屏幕上传统堤防与数字孪生系统的重叠影像,我忽然懂得,新绿的生长不仅需要泥土的滋养,更需拥抱时代的阳光。当老职工们手把手教我调试设备时,他们粗糙的手掌与精密的触摸屏形成奇妙的反差——这正是守护精神的传承:既扎根于传统的厚重,又向未来的星辰舒展枝叶。

堤岸的新绿已在春风中舒展叶片,我的守护之路才刚踏上第一级台阶。那些在课堂上铭记的规章、在河边感受的震撼、在屏幕前惊叹的智慧,正化作根系的养分,支撑着我在风雨中拔节生长。

或许稚嫩的枝叶还挡不住骤雨,或许蹒跚的步履仍追不上前辈的足迹,但我知道,只要以敬畏为土、以学识为肥、以勤勉为雨、以创新为光,这株新绿终将融入堤岸的葱茏画卷。当某日回望,我会看见自己的根系已与千万守护者的根须交织,共同筑牢这条流淌着文明密码的安澜长河。

守护之行,始于足下;黄河安澜,吾辈当歌。这颗在堤岸萌发的种子,正以生长的姿态,书写着与大河共生的永恒诗行。(武继灿)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