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色黄河:遇见档案棕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9-29 来源:本站原创

在中华大地的脊梁上,黄河自巴颜喀拉山北麓的雪域秘境奔涌而出,以赭黄色的巨臂揽过九省山河,最终投入渤海的苍茫怀抱。这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古老河流,不仅承载着五千年文明的基因密码,更以斑斓的色彩谱写着生生不息的壮丽史诗。

在这里,浑黄的激流与碧绿的田畴相拥,橙红的水文标尺丈量着岁月的深度,银白的冰凌在严冬绽放成花,金黄的落日将河面铺展成辉煌的长卷。而所有绚烂终将沉淀为时间的底色——那些记录着治水智慧、铭刻着民族记忆的档案卷宗,正以最深沉的棕色,在岁月深处默默铺展成黄河的另一种永恒脉络。

图1

我是一名黄河档案工作者,日日与故纸堆为伴。库房中的卷宗,大多呈现出一种历经时光洗礼后的统一颜色——我们称之为“档案棕”。这颜色并非是单调的,而是依据年代长短,自有其色谱:有如初春刚解冻泥土的浅棕;有似秋收时节麦浪的金棕;亦有如陈年老檀木般的褐棕。

“档案棕”是岁月沉淀之色,是时间熬煮之彩,是千万吨泥沙与千年文明交织而成的独特色调。这种颜色需要时光的酝酿,就像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依赖上游泥沙经年累月的堆积。若定要寻个参照,便只有那些历经百年沧桑的档案卷宗——那纸张在岁月中缓慢呼吸,浸透了时光的变迁与无声的见证,方才淬炼出如此庄重而又神秘的色调。

然而,真正理解这种颜色,是在我走出档案库之后。

记得一个周末,我带领孩子去看书本中的母亲河。在黄河大堤上,我遇见了一位老摄影家,他在这里拍摄黄河已经三十余年。他给我看他的相册,里面全是黄河在不同季节、不同时辰的色彩变化。“人们总说黄河是黄的,”他指着照片说,“但你瞧,清晨的黄河是金黄的,朝阳洒在河面上,像熔化的黄金;正午的黄河是赤黄的,在烈日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雨天的黄河是灰黄的,像一幅水墨丹青;而汛期的黄河——”他翻到一页,“是这种深棕色的,就像老档案的颜色。”

图2

我心头蓦然一震,照片上,汹涌的河水卷着泥沙,呈现出熟悉的深棕色——那不正是我日日相对的档案色彩吗?老摄影家拍了拍相机,笑着补充道:“要我说啊,黄河最有韵味的颜色,就是这档案棕。里头混着黄土高原的土,压着老祖宗千百年的份量,所有的老故事都在这颜色里头了。”

回来后,我打开存放着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河治理资料的档案柜。当柜门开启的瞬间,一股混合着黄河泥沙与陈旧纸张的特殊气味扑面而来。这气味很特别:有黄河岸边潮湿的泥土气息,有老旧纸张的沉香味道,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墨香。同事们常说,这是“历史的味道”。

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一卷1949年的治河档案,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汛期的水位、流量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图纸上精细地手绘着河道变迁、堤防建设、险工布局。纸张虽已染上温润的棕黄,但上面的墨迹却依然清晰,那力透纸背的劲道依旧赫然可见。我仿佛能看到在昏黄的煤油灯下,老一辈水利工程师伏案工作的身影,能听到他们为某个数据激烈讨论的声音。

图3

旧纸张中的木质素随时间氧化变黄变棕,虽然被视为老化的标志,却也呈现出一种最特殊的档案棕色,它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颜色,更是一种时间的质感,一种历史的沉淀。这些档案记录着从“约束为主”到“调水调沙”,从单纯防洪到综合开发利用,每一页都渗透着治黄人毕生的心血,也述说着新中国治理黄河的艰辛历程。

最令我动容的,是之后在河南一段黄河堤岸上的一次相遇。那是一位老河工,他的皮肤被岁月和风沙雕琢得如同老树皮般粗糙——那颜色恰是档案棕的最佳注解。老人守护这段河堤已近四十年,他说他能听懂黄河的“语言”——水的流速、泥沙的含量、浪花的声音,都在向他诉说着河流的情绪。

“黄河是有记忆的。”老人说着,用手轻抚堤岸上的护坡石。那些石头原本是青灰色的,经历了河水的日夜冲刷,如今都被染成了档案棕色。“你看这些石头,它们记得每一次洪水的冲击,记得每一次抢险的紧张,记得每一个守护它的人的温度。”

我蹲下身,细看那些石头。果然,在石头的缝隙间、表面上都沉淀着层层叠叠的泥沙,那颜色深浅不一,记录着岁月的更迭。最底层的颜色最深,几乎接近黑色,那是遥远年代的沉积;越往上颜色越浅,但依然是不同层次的档案棕。这些石头俨然就是一部立体的档案,无声地记录着黄河的过往。

至此,我终于悟了。“档案棕”不再仅仅是卷宗的颜色。它是黄河水的颜色,是守河人皮肤的颜色,是堤岸石头的颜色。它是自然、历史与生命交融的共同体。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纸质档案或许显得有些过时。但我相信,这些泛着棕色的纸页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们承载的不仅是信息,更是历史的质感,时代的温度与生命的厚度,是科技无法复制的历史原件。每当我手指抚过那些泛黄的纸页,仿佛能看到这些档案的背后,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是一代又一代人与那条河相处的故事,是中华民族与黄河相伴相生的漫长历史。

如今,当我再次漫步黄河大堤,看到的已不仅是奔流的河水,更是一部铺展于天地之间的壮阔档案。整条黄河,就是一曲未完成的史诗。黄河上的色彩万千,档案棕是沉默不张扬的,却是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它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的颜色。档案棕又是一种动态的色彩,一种连接历史与现在、人类与自然、纸张与河流的特殊色彩。

正如老河工所言:“黄河是有记忆的。”这独特的档案棕,便是黄河记忆的具象形态。它沉淀过往,见证当下,也昭示未来。无论黄河如何变迁,这份棕色的记忆永不褪色,既铭记着母亲河厚重的历史,也照亮她奔向未来的壮阔征程。(罗姝 李金涛)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