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植桂花树,亭亭如盖也,叶翠如墨,花似繁星,香随风动,含不尽之意,蕴无限之情,自有一番心旷神怡之美……
前几日,还未进入机关院内,便闻到一阵花香扑鼻而来,左右环顾,才发现源头是门口的两株桂花树。
这个时辰,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忘记哪本书里提过,根据开花的时序,桂花一般分为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门口的这两株便是所谓的秋日“限定款”——“金桂”。
回想这几年,今年的桂花开的似乎格外旺盛,咨询了负责后勤及庭院管理的同事,才知道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2019年,两棵桂花树被移栽到德州黄河河务局的机关庭院内,因为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树苗一度进入濒死状态。为了确保成活,机关职工精心护理,少浇勤浇,松土施肥,甚至在冬日寒冷天气来临前,为小树打造了两座“爱心小屋”(即用塑料膜布扎成底部开口的长方体,罩住树干树冠,达到保温保湿的作用)。就这样,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今年的桂花树终于迎来了花期的“大爆发”,微风拂过,香飘十里。
但即便如此,我仍然觉得这树笨笨拙拙的,它不像梅花、兰花那么有姿态,直挺挺地立在那里,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即使开花季节,也得从绿叶丛里仔细寻找细花。它不如杨树、柳树“长”势浩大,几年时光树干树冠也只是生长了不到2米,在院内其他植物的衬托下显得像处在青春成长期的“小孩儿”。甚至连花香都是笨笨的,馥郁沉重,不似荷花、月季等清新自然。但就是这样笨笨的树、笨笨的香,它的花朵可以采食,做成蜜糖、糕点、饮品,它的香气又浓又烈,闻起来像是一头扎进刚刚酿好的果酒中,香不醉人人自醉......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50多年前发生在德州黄河岸边的那场治河革新,齐河修防段职工在“没技术、没设备、没厂房”的艰难环境下,土法上马、大胆创新,最终研制出黄河上第一艘吸泥船——“红心一号”,开启了黄河下游机淤固堤、以河治河的新纪元!当时的他们,没有船台,就在坝头上垫起方木当船台;没有压平机,就拼上全身的力气,用大锤将钢板砸平;没有起重设备,他们就赤膊上阵、肩扛人抬。谁能想到,就是靠着这种“土方法”,就是凭借着这么一股执着的“笨”劲儿,仅凭几十名基层职工,竟然推动实现了治黄历史上的技术嬗变!他们就像这桂花树一样,不张扬、不炫耀,只是默默地积蓄营养,开自己的花,结自己的果,最终引得全河飘香。
得益于前人优良传统的灌溉滋养,这种执着坚韧的精神在新时期得以延续传承,德州黄河干部职工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幸福河建设,在建设防汛安澜屏障、打造绿色生态廊道、精细水资源管理调度、扎实推动文化“两创”等方面做足精细文章,不求“花架子”,但求“实用性”,不求“急推进”,但求“利长远”,不求“博眼球”,但求“深扎根”,各项工作实现质效双收,单位在全河基层单位中率先实现“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双料荣誉,近五年来先后斩获各级荣誉180余项,以实干向老一辈治黄工作者交出了满意答卷,以实绩奏响了德州黄河保护与发展的时代乐章。
风吹簌簌,掉落一地金黄。这是丰收的季节,当然,这种丰收,不只是桂花树。(付小璇 岳鹏飞)
德州黄河院内桂花飘香
德州黄河院内桂花飘香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