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建设五十一年
东平湖管理局(山东省黄河位山工程局)自1958年建局历经51年的发展历程,成功实施三次机关建设和整体搬迁,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职工工作生活条件稳步提高。1958年3月,党和国家《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实施黄河梯级开发,国务院批准在山东黄河下游位山兴建拦河枢纽工程,当年3月4日在山东省东阿县关山村成立山东省黄河位山工程局;随着治黄形势的变化,1963年12月,山东省黄河位山工程局与东平湖修防处合并,1964年4月,位山工程局由东阿县关山村搬迁到梁山县城;1991年9月,山东省黄河位山工程局更名为山东黄河东平湖管理局;2004年10月更名为山东黄河河务局东平湖管理局;2008年4月29日,东平湖管理局机关整体搬迁至泰安市。
泰安新建防汛指挥调度中心于2003年10月完成土地征购,2006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2008年3月底建成,建设规模9840平方米,是集“信息技术标准化,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管理集成化、业务处理智能化、政务办公电子化”为一体的综合办公大楼。它的建成和启用,为全面提高东平湖防汛指挥决策、水资源管理调度以及机关办公的现代化水平,加快“数字东平湖”建设进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十一年来,党和国家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东平湖防洪工程综合治理,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加大东平湖防洪工程建设投资。加培二级湖堤,堤顶高程由46米普遍提高到48米,老湖的防洪能力增强;改建陈山口、清河门泄洪闸,疏浚入黄河道,泄洪能力得到改善;修复了古老水工程戴村坝,加高加固了大清河北堤,改建了八里湾闸,给东平湖洪水南排提供了可能;修建庞口闸防倒灌淤积,减轻了东平湖防洪压力;通过亚行贷款项目,对77.9公里的东平湖围坝进行除险加固,硬化了围坝堤顶道路,东平湖围坝工程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综合治理,逐步将这片自然水域建设成为黄河“上拦下排,两岸分滞”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的一张“王牌”,2008年8月27日,东平湖滞洪区综合治理工程,喜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奖--“大禹奖”。
人民治黄以来,东平湖蓄滞洪区历经自然滞洪、控制运用分洪、平原水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蓄水库等多个治理运用时代,先后7次分滞黄河洪水,为确保山东黄河下游安全度汛做出了巨大贡献。1958年,黄河花园口站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的22300立方米每秒的最大洪水,山东千里河防危机重重,东平湖蓄滞洪区适时分洪8亿立方米,极大地减缓了下游河防的压力,山东黄河安全度汛。1982年8月2日,国务院再次决定利用东平湖老湖分滞黄河洪水,分洪量4亿立方米,削峰率达28.6%,保证了山东黄河全线稳定,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进入21世纪,大汶河进入丰水期,东平湖5年超警戒水位,2001年8月东平湖发生超历史最高洪水位,2003年发生特大风浪险情,地方党委、政府和沿湖人民群众、解放军官兵严防死守,战胜连年大洪水,实现黄河、东平湖五十年岁岁安澜的辉煌业绩。
近年来,东平湖管理局坚持以防洪保安全为中心,以保护和促进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积极申请国家资金,消除水患,兴修水利,造福于民。加强水行政管理,保护防洪工程,实施东平湖、大清河河砂全面禁采,为防洪保安全提供了支撑,优化了东平湖水资源,给滨湖地区水产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科学调度水资源,相机补充黄河水源,积极推进黄河、东平湖生态建设,服务地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人水和谐的投资环境。加强工程管理,打造水上园林工程,建设完成二级湖堤绿色长廊、江北都江堰戴村坝旅游区等10余处景点工程,推动东平湖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经济,东平湖工程局晋升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年施工能力达到3亿多元。当前,以建设“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为目标的济宁、泰安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已进入实施阶段,马上开工建设,这不仅将极大地增强抗御黄河洪水的能力,而且将构建起泰安、济宁两市方便、快捷、高效的交通网络,还组成200多米宽的绿色带,进一步优化地域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
编辑:田光 录入:无 审核: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