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传统水文化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2-8-17 来源:本站原创

摘要: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品格与观念。中国传统水文化中蕴含的锲而不舍的实干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惜时如金的进取精神等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主要内容。身处新时代的我们,也要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不断丰富、更新传统水文化的内涵,这样才可以确保其为时代的更新、社会的进步提供精神动力。

关键词:水文化;中华传统文化

一、水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通过认识、利用和适应自然,在此过程中始终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伴、相争、相和,从而发展了本土的水文化,与中华民族紧密相连,也被看作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 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因子

在自然资源种类中,水成为了人类繁衍、进行劳动创造的一项必要的资源。《列子·汤问》对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与水之间的关系有相关的论述,具体而言:“缘水而居, 不耕不稼。”古埃及人民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尼罗河的滋养。正是因为底格里斯河以及幼发拉底河的川流不息,不断的滋养两岸,才逐渐形成了美素不达米亚平原,变成了人类可以生存居住的区域。水利工程修建也是农耕文明产生的前提,比如说印度河、恒河水利工程的修建就极大的方便了人民。

中华文明起源以及国家起源都与治水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的治水实践中,黄河的治理极具代表性,这项治水工程时间长、难度系数大,成为了国家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夏商至明清政体形成也起到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其中,关于水方面的开发、治理以及保护成果颇多。对于水的治理也催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域文化所处的气候环境以及水土都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黄河流域就发展出了齐鲁、燕赵文化,而在长江流域则发展出了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

(二) 水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水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是中华文明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水文化主要体现在水利工程中,比如说都江堰水利工程、京杭运河工程等。这些水利工程凝聚了十分丰富的文化精神财富,是人类知识、智慧、创造的集合体,对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中华文明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在此过程中,人类对水的管理愈发严格、全面,并且也建立了法律体系,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水利法规产生至今已经走过了2000年,春秋时期就有相应的“无曲防”的条约, 西汉颁布的《水令》《均水约束》,唐代颁布的《水部式》等。从这些法案中就可以看到我国历朝历代都对水资源的保护以及水的管控十分重视,管理水的机构也逐渐完善。在治水管水的过程中逐渐催生出了中国社会政府管理体系,并逐渐转变成为制度水文化以及制度文明。治水活动一方面为我国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精神文明。治水理念更是为现代水利人才提供了指导。

在西汉时期,贾让所提出的治河三策中的“上策”就着重强调了人与洪水和谐相处的理念;潘季驯在黄河的治理中发现,采取“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办法更有利于治理水患, 从现代治理角度来看,这一治黄展示出了系统性、整体性和辩证法的思想。在治水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治水精神,比如说大禹精神——“身执耒锸,以为民先”,以无私奉献、以民为本为核心,同时注重集体力量,团结协作,讲究“非予能成, 亦大费为辅”,而这样的治水精神也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内涵。

(三) 水文化丰富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山河湖海成为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并且也成为了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以及审美实践的主要影响因素。水这一资源的利用加快了中华民族精神世界建立的步伐,也为我国创造了许多艺术财富。《管子·水地篇》对于万物的本源也有相关的描述,比如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古希腊泰勒斯作为哲学家也对万物本源进行了思考,其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水”而中华民族在治水的过程中也指出只有“天人合一”,才能够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这一点也是治理水患的一个核心内容。在人格修养方面,我国的思想家老子指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在《易经》中也有相关论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辈们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看作是为人处事的一项基本原则,不断修身养性,具备像水一样宽广的胸怀以及美好的品德,以此来包容万物,滋养万物,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水除了在为人处事、人格教养方面具备指导意义外,其还在政治方面具备指导意义,比如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诗词“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则是从水中提炼出了“创新”这一理念。许多关于水的诗词作品也能够提炼出哲学思想。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诗词歌赋、摄影绘画、音乐戏曲等都可以找到水的身影。而以“水”作为创作的题材,已成为了不二之选。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并且也反映出了水对于文学艺术的创作所具备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古代文人墨客将水的描写作为永恒的题材,许多文人都有关于水的相关作品。我国的诗歌艺术创作过程中也会将水所具备的生生不息的特点融入作品。水一方面为智者提供了文学创作的力量;另一方面,智者在利用水进行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创作也丰富了水的内涵以及形态,继而将其升华上升为哲学层面的思考,转变为一种精神力量,二者相辅相成。这也体现出了水文化的本质以及特点。“川流不息,百川汇海”正是水文化真实的写照。在华夏文化中,水文化占据了重要地位,为五千年文明历史增添了一份色彩。

二、水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特殊位置

因为水在人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位置,水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特殊的位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极大渗透性。水是万物之源,与万事万物都有紧密联系,从而使水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可以说,中华文化中的各种文化都有水文化的印迹。简言之,中华传统水文化可被视为一个以水为中心的文化体系。

二是经典魅力性。温家宝总理在徐霞客诞生420周年的贺信中有这样的表述:徐霞客在地理方面的认识十分深入,其意识到了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这一点为现代科研人员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徐霞客还提出了三要义,分别为:人类生活中水的要义、人与人之间鱼水和谐的要义、人的品性之上善若水的要义。《徐霞客游记》将这三者融为一体,在时间的检验、历史审读下依旧展现出不凡的魅力。在游记中尽管其并未用“水文化”作为关键词,然而这“三个要义”依旧反映出了水文化的精髓,并且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转变成为了中华经典的魅力。

三是关键代表性。王岳川在讲演中发表了这样的观点:必须要掌握好中国文化的几个关键词,这是认识中华文化的前提。而其中,“水”作为一个主要关键字,应当从中探究中华文化精神的美德,比如说公正、勇敢、坚韧。水文化中还蕴含着生命的时间观念。水的哲学,水的精神体现出了我国在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规律。深入了解水文化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中华文明。这里说的水,实际上是文化的水,所以说,水文化对于研究中华文化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同时水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一个代表性文化。

三、中国传统水文化折射出的精神内涵

(一)锲而不舍的实干精神

中华民族在长久的治水过程中形成了水文化。我国治水史上,李冰父子展开实地调查、借鉴前人治水经验,最终成功修建了都江堰这一水利工程,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他们所体现的正是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中国人民正是发挥着锲而不舍的实干精神,不断奋斗,脚踏实地,才创造出了自己理想的生活。

(二)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水可包容万物,这一奉献精神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前进,故而有了“海纳百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的境界。中国传统水文化中的这种包容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使得不同学派、观点、思想能够更好地相互融合、借鉴。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的交流借鉴过程中开创了我国新的发展局面,推动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向前迈进。

(三)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同自然抗争的史史,在此过程中所展示的智慧与奉献精神都转化成为了民族发展的力量。在古代神话中,盘古身体化为江河湖海从而开辟天地之始。《庄子·天下篇》中记录着“腓无肱,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 我们知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四、传统水文化的教育意义

世界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其中水资源的短缺成为了各个国家极为关注的话题。我国传统水文化做蕴含的精神可以对高校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可以指导高校学生探究水资源日益减少的根本原因。因此,传统水文化的教育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一) 有利于推动学生的成长

传统水文化中坐蕴含了许多精神财富,比如: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等,这些精神财富都有利于用来教育高校学生。水文化本身具备极高的历史价值、形式新颖,所以更适合于高校学生。在历史上大禹治水、林则徐治理新疆水患、孙中山提出的治水构想都是值得借鉴的水文化发展范本。水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是帮助高校学生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加强民族认同感的一个重要工具。

(二) 有利于培养优秀的水利人才

水文化建设离不开两个构成要件:第一,水利工程的建设;第二,建设工程的相关人才。水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以水利工程的深入研究、借鉴古人智慧作为前提。就技术而言,我国古代所修建的水利工程中就有多项技术排在世界前列,是不同朝代水利技术的结合体,是智慧的结晶。例如都江堰水利工程,其起源于战国时期,直至今日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细究这项水利工程可以发现,其蕴含着生态智慧。这些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以及生态智慧为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让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确定合适的建设方案有了依据。

综上所述,实干精神、包容精神、奉献精神等宝贵的精神财富都来源于中国传统水文化的发展。身处新时代的我们,也要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不断丰富、更新传统水文化的内涵,研究和传承其文化精髓,这样才可以确保其为时代的更新、社会的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孙灿)

参考文献

[1]浅析传统水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J]. 乔再超.  南方论刊. 2021(03)

[2]中华传统水文化的基本精神及教育意义[J]. 沈先陈.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0(03)

[3]论中华水文化精髓的生成逻辑及其发展[J]. 史鸿文.  中州学刊. 2017(05)

[4]漫谈水文化内涵[J]. 靳怀堾.  中国水利. 2016(11)

[5]上善若水——浅论中国文化中的“水”[J]. 吴先文.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编辑:田光 录入: 审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