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堤防的演变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2-7-19 来源:本站原创

河口堤防的演变

河口河道频繁变迁,人民为求自保,沿河修筑堤防,新流路形成后,原有的堤防随之废弃,在新流路两岸兴建新的堤防,因此河口地区(以宁海为顶点的近代黄河三角洲)新旧堤防纵横交错,此废彼兴,不仅堤多,且名称各异。现详述如下。

河口堤防,清朝、民国称民堰,新中国成立后称民坝。至60年代末,河口地区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为保护工农业生产,新修之堤均冠以名称,并加强了防守与管理。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后,河口地区百姓为保护田庐盐池于同治六年(1867年)“随宜筑堰自保①”,北岸(左)自老董经盐窝至汀河铁门关;南岸(右)自纪冯经十六户、南岭、陈庄至大牡蛎嘴。光绪十五年(1889年)韩家垣子决口,河流向东至毛丝坨入海,巡抚张曜以其地距海较近,奏请勿堵,于两岸各筑堤30里,束水中行为入海之流路②。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五月利津北岭子、西滩民堰漫决改由丝网口入海。自薄家庄至北岭子修筑新堤计420丈,截断旧河,南堤改为新河北堤;南堤从十六户以下至丝网口(今宋坨子)以上之二道岭止长7000丈③。光绪三十年(1904年)利津薄家庄决口,改道自老鸹嘴入海。次年修新堤,南岸自薄家庄东七龙河至大牡蛎滩长26里;北岸自西盐窝护庄堤至沾化后马场,长13里④。民国十五年(1926年)在吕家洼(八里庄以北)决口,流向东北由现刁口河入海。至民国17年南岸自宁海至八里庄修民堰21.5里;北岸自西盐窝至沾化张家屋子修民堰23.3里。民国18年(1929年)纪家庄盗决,河水经宋春荣沟、青坨子两处入海。当年北岸接修老董至南岭子堤8余里。民国22年(1933年)国民党军队修筑尾闾堤,南岸自纪冯至民丰30里;北岸自七里河至永安镇80里。民国23年(1934年)由合龙处(现李家呈子)决口改道由宋春荣沟、甜水沟、神仙沟分三股入海。

人民治黄伊始,预测黄河归故⑤仍走1934年入海之河道,遂以渔洼为顶点修复河口堤防,新修民坝36.1公里。其中:北岸自四段至一千二长6.4公里,四段至弯子长15.3公里;南岸自渔洼至四合村长14.4公里。1950年北岸民坝自一千二接修至小沙长15.86公里。1952~1957年第一次大修堤期间,1953年在小口子裁弯,河口改走神仙沟入海,除对原有民坝加高帮宽外,南岸新修四合村至付合村民坝长10.5公里。1964年1月河口改走刁口河入海,1965年四段至弯子民坝自老爷庙、六合两次改线至羊栏沟子延长5.15公里,使四段至羊栏沟子民坝达20.4公里。1968年为人工改道清水沟入海作准备,对河口堤进行了大整修:1、渔洼至21户民坝长2.74公里,改为临黄堤标准;2、自21户起至付合村进行加帮、自付合村至防潮堤接长,并改称南大堤,长达25.88公里;3、新修南防洪堤(下段初称生产堤)长29.90公里。在续走刁口河期间,为保护孤岛油田的安全,1971年自防洪堤4+128处新修东大堤长21.95公里;1974年又新修北大堤即东大堤以东部分长19.58公里。1976年5月河口人工改走清水沟入海后,进一步完整了河口堤防:一是新修北大堤自四段至罗家屋子垂直河道与北大堤下部相接长16.24公里,使北大堤连为整体长35.82公里;二是对南防洪堤进行加帮补残,1977年为有利于防守,局部退修,使防洪堤顺直缩短为27.8公里,新堤防也称为退修防洪堤。根据1988年两部(水利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河口现场办公会议和1989年制定的《黄河入海流路规划》精神,为延长现河道使用年限,保护河口油田的开发,可采取延长北大堤、南防洪堤的方案,遂于1991年自北大堤30+200开始,沿原6号路新修堤14.385公里与孤东围堤相接(桩号止于44+585),使北大堤由35.82公里增加到50.2公里(包括30+200以下旧堤5.62公里)。1996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复实施了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对南防洪堤进行了加高帮宽并和接长10公里。

目前河口现有堤防5条,总长148.79公里,其中担负防洪任务的北大堤44.585公里,南防洪堤37.8公里;管理的预备堤防有:四段至羊栏沟子民坝、东大堤(北大堤以北长14.5公里)、北大堤(接修处以下旧堤5.62公里)、南大堤,计长66.4公里。

编辑:田光 录入: 审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