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稳步迈进幸福黄河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2-8-2 来源:来源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对吾辈黄河人来说,恰逢此发展机遇,必当勇担使命,砥砺奋进。


打造幸福黄河是贯穿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的主线,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两岸百姓的翘首期盼,更是我们新一代治黄人的至高追求。我们深知,幸福河不是镜花水月,不是空中楼阁,必须要稳扎稳打、戒骄戒躁、根基牢固、步步为营。近年来,山东黄河花大气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稳步迈进幸福黄河。


一、筑牢安澜太平之河


“黄河宁,天下平。”习近平总书记将“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作为当前黄河流域存在的四方面问题之首,指出“黄河水害隐患还像一把利剑悬在头上,丝毫不能放松警惕”,强调要“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治理好、应对好黄河水患、水灾,不让洪涝等灾害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这是实现“幸福河”的首要任务,是百姓获得“幸福感”的基础保障。对黄河而言,确保“大堤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幸福河的基本前提。山东黄河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大河安澜提供保障。


1.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实施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对高村以上游荡性河道重点河段进行综合整治,开展险工、控导改建加固及新续建工程建设,维持中水河槽稳定,提高主槽排洪输沙能力,对高村以下重点河段堤河进行改造,确保堤防不决口。开展河口综合治理,实施河口防洪治理提升工程,提高堤防建设标准,稳定现行黄河入海流路,加强刁口河备用流路管理和研究。严格限制自发修建生产堤等无序活动,深化滩区安全建设。实施引黄涵闸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消除水闸险情及安全隐患,保障黄河下游防洪安全。


2.系统提升灾害防御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高洪水监测预警能力。优化水文站网布局,完善水文监测设施建设,建设水工程调度监测管理系统。建立流域洪水调度体系、洪水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和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堤防及重点险工、控导视频监控系统,有序推动水位、冰凌、环境等信息采集,实现黄河山东段等骨干河流运行情况的动态感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设立水旱灾害防御培训演练基地,强化经费、装备保障,提高专业机动抢险能力。完善防汛物资储备制度,建设国家级区域物资储备和保障中心,


3.全面提高防洪减灾技术支撑能力。建设黄河大数据中心,打造“智慧黄河”数字化平台,建立覆盖骨干河道干支流的立体化数据采集监测网络,加强与流域管理机构共建共享,构建黄河下游生态环境感知、数据管理和业务应用体系。运用卫星通信、无人机、5G等技术手段,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加强超标准洪水应急方案、现状河道条件下防洪能力、分泄洪闸分洪能力和防洪抢险新技术研究,开发应用骨干河道智慧防汛指挥系统。


二、助推富民便民之河


如今,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带,更要融入时代潮流,从发展动能、经济结构上加快转型,成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示范者,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成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示范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事关沿黄各地经济社会发展。


1.大型基建项目带动发展。受当前疫情和国际国内局势多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下行,发展速度放缓。迫切需要拉动内需,扩大投资,提升士气。一个工程带动一连串一系列的产业发展,创造无数就业岗位和机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十四五”期间,山东黄河计划建设项目涉及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均已被国务院纳入今年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并列为2022年度开工建设的30项重大水利工程。两项工程的实施,是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我省现代水网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促投资、稳增长的有效方式。


2.小型基建项目便民实惠。山东黄河践行服务基层、保障民生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强基层硬实力建设和软实力提升。全面完成一线班组供暖设施改造,一线段所卫生设施改造,加强医疗单位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实现“五型”段所全覆盖,完成了基层段所标准化建设、准军事化管理试点……基层面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幸福是什么——天寒有暖气、酷暑有空调,饿了能吃上干净美味的饭菜。无论沿黄百姓还是咱们普通职工,需要的就是这些“稳稳的幸福”。


3.信息化建设提效减负。山东河务局准确把握“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总要求,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途径,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视频监控、段所无人机、五级视频会议“三个全覆盖”。“信息化+智慧化”全链条工作模式的打造,使得提高监管能力和增强工作效能的目标触手可及。


三、畅享生态文化之河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通过编制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环境质量达标等规划和方案,黄河干流水质近年来持续为优,流域整体水质总体向好,主要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沿黄各省区基本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建设稳步推进,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实施水土保持、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工程,推进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显著,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提升,中游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奇迹。山东黄河处于黄河下游,在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也敢于创新、积极作为。


1.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等建设措施,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百里黄河风景区、网红打卡地银杏林、郁郁葱葱的防浪林、淤背区苗木绿化栽培……给沿黄百姓带来大自然生态美的享受,也带来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审美影响。


2.文化保护体系润物无声。无论践行新发展理念还是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精神需求越来越凸显。打造幸福黄河,就要关注沿黄百姓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山东黄河近年来打造推广独具地方特色的“河润山东”治黄文化品牌,精心精细建成山东治黄文化展厅、“齐韵黄河”文化展馆等文化矩阵,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让黄河文化进一步润泽齐鲁、深入人心。通过一系列展厅展馆、纪念碑石、遗址遗迹等建筑,黄河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游人在驻足侧目间、沉思凝视间产生精神的涤荡与共鸣,受到黄河文化的熏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东黄河将牢记使命,稳步前行。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向实现幸福黄河奋进!(张沪予)



编辑:田光 录入: 审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