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首席技师、齐鲁工匠、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创新能手、黄委首席技师、黄委技术能手,这一连串荣誉获得者戚涛,现为德州河务局供水局李家岸闸管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守护母亲河 拳拳赤子心
黄河水是德州市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工程,李家岸灌区是山东省第三大引黄灌区。
戚涛就坚守在这里,负责李家岸引黄闸及豆腐窝引黄闸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专业性、实践度强。
刚到李家岸闸管所负责闸门运行工作时,像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戚涛也有过短暂的迷茫。如何守护一座重要的闸门,对于技术“小白”来说,压力可想而知。但随着工作的深入,他逐渐意识到肩上责任有多重:水,不仅是黄河下游沿黄百姓的经济之源,更是他们的生命之源。“确保涵闸工程设备运行完好,使其引水能力得到有效发挥”便成了戚涛孜孜以求的目标。
近年来,他团结带领全所职工坚持“人民至上,服务地方”的工作理念,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上,采取科学调度、错峰引水、应急保障等手段,全力配合地方水利部门合理、高效利用宝贵的黄河水资源,保证德州东部6县市区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
2021年9月至10月,黄河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秋汛洪水过程,戚涛抱定“洪水不退,我们不退”的决心,与全所职工放弃假期休息,克服人员不足、天气恶劣、身心俱疲等不利因素,连续30余日24小时驻守黄河大堤,参加防汛抢险巡查值守,保障两座水闸安然度汛,被山东河务局表彰为秋汛防御工作先进个人。
行稳方致远 匠心铸于行
“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没有捷径,努力便是。”这是戚涛的奋进信念。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几十本已然翻烂的技术书籍、写满的笔记。凭着废寝忘食的不懈努力,短短几年时间,戚涛便将各项闸门运行业务学习透彻,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2008年在黄委首届水工闸门运行工技能竞赛中一举夺魁。7年后,他又在2015年黄委第三届水工闸门运行工竞赛中再次问鼎冠军。
在长期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戚涛独创了一套“望闻问切”工作法,不用仪器工具辅助,单是用眼看、用鼻闻、用手摸、用耳听就能判断闸门启闭设备哪里出现了故障,更有同事风趣地称他“闸门医生”。在一次设备例行检修中,检查人员发现一台启闭机启动后会立即断电停机,可故障点苦寻未果。戚涛赶到现场后,注意到设备启动后有“咔哒”的异常声响,且有一股橡胶烧焦的糊味,很快做出诊断“由于启闭机制动器弹簧压力调整参数错误,造成夹紧力过大,引起电动机负荷过大保护导致停机”,经他重新调整有关参数,设备随即恢复正常。在一次水闸调整工作中,闸门不能提升至预定高度,无法按要求引水,戚涛结合故障情况对机械电气各个节点逐项检查,最终排除了闸门启闭机械上的限位开关位置错误,系统得以恢复正常。
20余年,他发现处理工程设备故障隐患近百次,避免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勤勉创新路 桃李竞相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既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技术可使用,“没有答案就寻找答案!”戚涛走上了技术创新路。
2002年,李家岸引黄闸引入了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水闸管理现代化水平提高了,问题也随之而来:黄河水闸都位于堤防上的空旷地区,也是雷电多发区,涵闸远程监控设备经常因雷击受损。面对难题,戚涛与其他技术人员一起潜心钻研,研发了“全方位综合防雷技术系统”,被评定为国内领先技术,获得黄委科学技术进步奖。该系统自2007年在李家岸引黄闸应用至今,现已推广到黄河下游40余座引黄闸。
2017年,参加潘庄引黄闸改建工程时,戚涛发现传统的涵闸洞身成型需要反复拆装模板,工期长且工人劳动强度大。他反复琢磨,最终作为第一完成人,研制了涵闸施工模板整体移动技术,可将模板和框架整体移动到工作面,减小了劳动强度,缩短了拆装模板时间,直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被评定为国内先进技术,获得黄委科学技术进步奖。
近年来,戚涛参与完成的技术成果先后取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入选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应用名录3项,获得黄委科技进步奖2项、黄委“三新”认定7项、山东黄河科技进步奖7项。
作为高技能人才领军人物,戚涛毫无保留地将所学技术和经验传授给青年技能人才,积极发挥“师带徒”作用,累计授课培训上千余人次,学员中多人获“全国水利技术能手”“黄委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他也与徒弟一起获评“全国水利行业师带徒活动优秀师徒”,他作为带头人的“黄委首席技师工作室”连年考核为优秀。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戚涛如同李家岸闸管所门前那座“老黄牛”雕塑一样,用实干与奉献书写着黄河人对治黄事业的忠诚与担当。
编辑:无 录入:无 审核: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