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5年来,东明黄河人砥砺奋进、永葆初心,护大河安澜,持续推进东明黄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
河地融合“促发展”
共建聚合力,融合促发展。
5年间,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工作中,该局每年汛前都会与东明县各有关单位进行对接,分析本年度的防汛形势、成员单位的职能转变以及人员变动情况。这是笔者从东明黄河河务局防汛办公室主任刘柱法那里了解到的。
根据防汛体制变动的情况,该局及时调整指挥机构,修订完善防指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落实沿黄各乡镇黄河防汛行政责任人,开展行政首长培训,提高指挥决策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加强内部责任落实,修订细化了防汛抗洪全员岗位责任制、防洪运行责任制、班坝责任制等内部责任制,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内部责任制体系。
“通过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交流,高标准修建两条防汛应急道路,修建王高寨控导工程至长兴浮桥防汛路,新井沿至王夹堤控导工程防汛路,总投资达到111.3万元,主要用于防汛抢险、生态保护、旅游观光于一体。”该局副局长梁闯山介绍到。
防汛专家“筑堡垒”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具举。
黄河防汛专家是黄河防汛的主力军。近年来,为做好防汛工作,该局高度重视防汛抢险人才建设,尤其是对抢险专家的培养。
为确保培养工作有序进行,该局提早谋划、强化培训,不断细化培养方案,加强抢险技术支撑。为有效培养出会指挥、能指挥、敢指挥的专家队伍,在培养过程中定时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交流、轮流授课。
近年来,该局多次组织抢险专家在“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中,面向全局干部职工进行授课,围绕新材料及机械抢险、闸门险情抢护、堤防各类险情抢护、防凌基本知识等方面开展讲授,充分运用图片、视频、示意图等授课手段,讲解内容全面细致、思路清晰,并附有大量抢险实战案例、各类险情的直观演示等。
该局不断为防汛专家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防汛专家的作用,持续推进防汛工作全面进步。
数智赋能“聚提升”
“鼠标放在高村险工位置,在坝顶出现了一道模糊的线条。”正在操控视频监控巡查工程的高村管理段职工朱炳奎发现后,立即向段长汇报了发现的异常。
“请放大这个画面。”高村管理段段长高家全说道,随着鼠标滚轮的移动,一道长约1米,宽20cm被雨水冲刷的浪窝在高村险工通过屏幕显示出来。”
“小朱,你观察的挺细致,赶紧记录下来上报,等雨停了,咱得去现场,最近雨水频发,得赶紧修缮,不然就更麻烦了。”段长高家全语重心长的说。
通过“三个全覆盖”和“智巡App”等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即使在恶劣天气,管理段人员仍实现了对辖区险工、控导工程的严密监控与深度覆盖,有效预防和排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聚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通过数字孪生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巡查人员的工作效率。
该局人员在巡查中,利用无人机小巧灵活、定点巡航、拍摄记录等特点功能,创新开展立体巡河,对堤防、河道、水闸等工程进行定期不定期加密监测立体巡查,及时、精准、高效掌握河道工程情况。
抢险技术“强基础”
防汛抢险技术发展至今,现代化机械手段的应用让传统抢险技术以更为崭新的面貌出现在防汛抢险中。
该局防汛抢险专家王传宙在培训中介绍道,抛柳石枕抢护是一种较好的水下护坡护根措施,能适应一切河底的变化情况;当河道工程坝垛遭受大溜顶冲,抛散石有被冲走的可能时,采用抛铅丝石笼抢护,以压护水下根石坡面,防止急溜冲揭走失,这些操作通常由人机配合完成抛铅丝石笼抢护任务。随着现代技术的更新,使用装载机装抛铅丝石笼成为了黄河最常用的机械化抢险最有效措施之一,装载机装抛铅丝石笼可以用网片铺设在铲斗内直接装石笼,也可以在出险部位铺设网片,装石笼后用铲斗推抛铅丝石笼于坦坡或水下。
现代化机械手段的应用让传统抢险技术以更崭新的面貌出现在防汛抢险中,彰显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抢险速度,节省了劳动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东明黄河河务局将持续坚持创新引领,紧抓机遇,主动作为,为东明黄河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动力。(王纳纳 李永波)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