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潮起润满阳

——记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下的阳谷黄河五年实践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4-10-24 来源:本站原创

“甭管外头的山多俊、水多灵,都不如来堤上看看自家门口的河得劲!”深入贯彻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第五年,沿黄群众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让阳谷黄河河务局振奋不已。

伴随着这句朴实的乡音,回首该局五年奋斗历程,一幅镌刻着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的阳谷黄河高质量发展画卷正随着大河潮起徐徐展开。

岸绿景美  鸟飞回

“天鹅来阳谷黄河了!”2022年冬季,抓拍到这一难得的天鹅嬉戏图,阳谷县摄影爱好者张勇激动地发了一条朋友圈。该局陶城铺管理段职工陈志朋却已对此习以为常。他说,“近年来,周边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不时就能在黄河和金堤河发现新的鸟类。今年年初,甚至还有人拍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青头潜鸭!”

从最开始的白鹭、苍鹭等五六种鸟,到现在的彩鹬、天鹅等上百种鸟类,作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鸟类物种的丰富和回归也成为该局黄河保护治理工作取得卓有成效的有力证明。

“五年来,我们每年都在大力推进黄河—金堤河生态廊道建设。现如今,辖区堤防树株存有量已超16万株,草皮覆盖面积高达338万平方米。”看着这条由行道林、防浪林、适生林、护堤林交织绵延的生态长廊,该局局长赵敏动情地说,“人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于人啊!”

在坚持播绿的同时,该局守绿的脚步也始终未停。为确保水清岸绿景美,该局整理修缮北金堤护堤地36公里,高质量完成北金堤堤顶道路修复及贾垓险工提档升级项目,主动促请沿黄乡镇设置生态保护专项公益岗,协同沿堤6镇打造冬季堤草巡护网络化管理模式,积极携手阳谷县公检法司环资等部门共同出台《黄河流域(阳谷段)生态保护案件“行刑衔接”机制》,联合成立“阳谷县人民检察院黄河巡回检察工作室”“阳谷黄河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法润黄河生态基地”,从严监管京雄商高铁跨越北金堤项目,全力以赴整治辖区内围垦河道、破堤种植、非法侵占水域、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在各方努力下,1000平方米的碑林得到清理,5000余平方米的经营房及建筑垃圾消失不见,占压护堤地的2处小工厂责令搬迁……历史遗留的“堵点”“难点”逐渐变成绿色“亮点”。

“你们看看,这水、这景,咱们河边的风景一点都不输他们!”再次抓拍到满意的照片,张勇开心地说。

智慧护河  保安澜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背后,也写满了该局建设“安澜河”的奋斗故事。

历史的时刻拨回至2021年10月。在突如其来的大暴雨中,阳谷县迎来了黄河(阳谷段)1985年来最大秋汛、1988年最大流量,金堤河2010年最大流量。

谈及鏖战特大秋汛时的惊心动魄,该局明堤管理段负责人陈守一仍心有余悸,“当时黄河、金堤河洪水上压下顶、‘并驾齐驱’,防汛形势已经紧张到提前撤离李台镇群众的地步了。我们这些巡查的人在帐篷也住得特别心惊胆战,风声一起,水声一大,就想爬起来看一圈。”

“为了方便巡查,我们基本没关过帐篷上的灯,巡查用的探照灯一次揣好几个,一照就是一个来小时。那时候就在想,要是晚上也能把工程情况看得清清楚楚的,就好了。”

而这一想法,也在2022年变成现实。为解决基层一线巡查压力大、夜巡难度高的问题,一场科技浪潮火速席卷整个阳谷黄河。在各方的倾力支持下,该局大力优化基层通信传输,在辖区重点区域设置64处高清全景摄像,促请地方政府出资于险工坝头安装照明灯56根112盏、射灯13盏,联合多家单位打造金堤河下游水情观测系统,在全面实现“三个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托“智慧巡河”APP平台,切实构建了“天空地人”立体化、智慧化工程巡查模式。

如果说科技的智慧,让基层业务流程得到全方位再造,那么来自河地融合的智慧,则全面彰显出治黄队伍的多元新气象。

为适应新形势下黄河防汛工作需要,该局探索建立新形势下黄河、金堤河洪水相遇预防应对机制,择优选拔28名防汛技术骨干组建阳谷黄河防汛抢险突击连,打造自储、联储、代储相结合的防汛物资储备应急体系,联系消防、民兵、群防队伍等,构建“1+N”多元力量参加阳谷黄河防汛抢险新机制,山东黄河防御大洪水实战综合演练的工程报险及闸门漏水险情抢护科目、“黄河岸边是家乡,防灾减灾我担当”山东黄河流域应急救援青年志愿服务集训营等活动接连在陶城铺险工举行。在抢险实战中,阳谷黄河防汛队伍不断壮大,黄河安澜防线进一步夯实。

三河文化  放异彩

大河潮起,还带来了强劲的文化脉动。

阳谷地处山东黄河左岸最上首、金堤河最下游,也是古京杭大运河会通河段的咽喉要地。在历史的空间内,三条河的“不期而遇”为这个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汇聚出独特的“三河文化”底蕴。

那么沉眠的“三河文化”该如何唤醒?如何在新时代下赋予“三河文化”新的生机与活力?该局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五年间,该局从深入挖掘三河的发展演变、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着手,探源求索、严谨考证,以水文化与水工程水乳交融为魂,以最具地理代表性的千米古堤与百年险工为骨,规划建设了集展览、培训、教育、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山东黄河首批文化建设示范点——陶城铺地理标志文化园,并结合以“三河文化”为核心的楼宇文化体系,倾力打造“齐鲁黄河左岸之首,三河文化汇润人心”文化品牌,初步绘成了阳谷黄河文化名片版图。

“原来家门口的三条河还有这说法,下次得带孩子也来了解了解,拓展一下知识面……”在求索者的热情中,聚满文化气息的东堤险工和最佳观河点陶城铺险工,不仅双双成为文化园的热门“打卡地”,而且还多次成为省市县各级活动的重要场地。近年来,共接待中国海洋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及台胞学子、画家等参观游览、文史研究、调研指导人员4000余人次。2023年,陶城铺地理标志文化园被列入阳谷县首批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与备受关注的文化示范点阵地建设协同,该局文化宣传工作也在蓬勃发展。《阳谷黄河60年印记》《书语征程》纪念图书编印出版,《阳谷黄河文化调查名录》相关内容被编入山东黄河文化书籍《大河钩沉》,《张秋闸:漕运枢纽的百年兴衰》文化研究文章在《中国水利报》、大众网、《黄河黄土黄种人》等数个报刊网站发表,《文旅融合视角下黄河文化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研究和探索》文化研究成果荣获2023年度水利思想文化建设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联合阳谷团县委和济宁鱼台团县委分别开辟“青听母亲河”“青说幸福河”微信公众号专栏普及黄河文化33期,配合阳谷县电视台策划、录制的《两河明珠 文化阳谷》节目在央视频等媒体平台发布……

“群众喜欢,社会重视,我们有信心将‘三河文化’讲好,讲活!”提及今后的文化建设之路,该局局长赵敏自信满怀。

今下,来自群众的反馈为阳谷黄河河务局五年的奋斗历程画上圆满句号。未来,阳谷黄河河务局将牢记殷殷嘱托,不负群众期望,从“心”出发,向“阳”而行,在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时代浪潮中,搏击出新的风采。(许乃薇  张伟)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