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变 济南黄河边隆起“六大高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4-10-28 来源:本站原创

九曲黄河奔流而来,又浩荡东行。滋养着一方土地,生生不息。济南伴河而生,因河而变,依河而兴。

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5年时间过去,济南黄河两岸已是满目新。曾经,黄河是制约济南城市空间发展的一道“天堑”。如今,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跨过黄河去,携河发展,起势一番新天地。

黄河之变是一曲“大合唱”。5年间,守护好母亲河,深深烙印在济南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成为大家共同的使命。而作为济南黄河的流域管理机构,黄河河务部门可以算得上是距离黄河最近,也是最了解黄河的一群人,他们如何作答“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这道考题?在“六大高地”的谋划与建设中,我们似乎可以窥见一斑。

落实国家战略,“六大高地”建设应运而生

黄河济南段全长183公里,上连东平湖,下接黄河三角洲,不仅地理位置举足轻重,其生态保护得好不好,发展的质量高不高,也对黄河下游甚至整个黄河流域起到至关重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当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摆在眼前,济南黄河不忘“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在积极推动河地融合的同时,自身也下起了苦功夫。于是,“六大高地”建设应运而生。

“济南黄河要高标准聚力构建‘六大高地’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总抓手,高站位、高起点制定目标任务,让‘高地’真正‘高’起来。”济南黄河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九杰如是说。

何为“六大高地”?据悉,济南黄河河务局统筹考虑所辖各河段工程现状、管理特色、发展需要,核心目标是以“数字长平”“多彩槐荫”“文韵天桥”“法润历城”“和稳章丘”“福美济阳”建设为方向,发扬优势、以点带面、聚力攻坚,奋力打造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高”又从何处来?如今到黄河两岸走一走,新变化几乎随处可见,拨动心弦,让人振奋不已,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例如,仲春时节花满长堤、盛夏成荫鸟语蝉鸣、千亩银杏灼灼秋色、寒冬腊月玉树琼花的四时美景成为槐荫黄河最独特的“名片”,也让生态优美新高地有了具象的体现。

再如,历城黄河联合当地司法部门建设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倾力打造一处处生动吸睛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让大家在“家门口”就可以近距离学习黄河保护法,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让法“润”历城,成为河湖治理新高地。总结起来就是,各级黄河河务部门利用优势,挖掘潜能,积极作为、精益求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守护母亲河,防汛有了“新伙伴”

十月,秋高气爽。站在济南黄河大堤眺望黄河,波涛汹涌。行走在大堤上,两岸绿树郁郁葱葱,架设在黄河两岸的跨河大桥上车辆川流不息。

黄河是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河流之一,历史上的黄河,“善淤、善决、善徙”。如今虽频繁决口改道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在两岸大堤的庇护下静谧安然,但保护黄河岁岁安澜仍然是头等大事,也是黄河成为幸福河的重要前提。

不变的是时时守护黄河的安全,变的却是日新月异的治河新手段。在长清黄河边,除了排列整齐的备防石、驭势而行的控导工程这些防汛“老伙计”外,还多了一位“新朋友”。

建成20个60倍高清全景摄像,安装声光报警器和高音喇叭系统,构建视频会商系统……研发高精度传感预警装置对水下根石状态的实时监测,掌握无人机3D建模技术方法提供数据支持,升级无线路由器全面提升网络保障。

近年来,长清黄河河务部门抓住长清区5G建设契机,乘“云”入“网”夯基垒台,初步建成了“数字长清”。在长清管理段防汛值班室里,“老黄河”李光宏指着小小的电脑屏幕说,“有了这个新朋友,各个工程运行情况信息一目了然,克服了防汛备汛战线长、基础差、人员少、管理难的先天弱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长清,同样地处滩区的平阴黄河河务部门也有了治理黄河的“智慧大脑”——平阴县智慧黄河数字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平阴黄河防汛抗灾的智能预警分析预演以及河道水情水质、大气环境监控和数字孪生呈现,成为全省范围内首个县级“智慧黄河”数字化平台。

据悉,平阴黄河河务局、长清黄河河务局结合长平滩区实际防守难点、堵点,积极探索与地方有关部门、学校联合,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在数字化防汛中开出新路,聚焦“数字长平”,打造智慧防汛新高地。而今,两地防汛备汛的现代化支撑正在全面提升。

河畅景美,黄河两岸靓了起来

当“高科技”加持,安澜的黄河河畔徐徐吹过的清风如同母亲的双手轻抚你我的脸庞,稳稳地踏实油然而生。随着黄河“安全感”越来越足,黄河两岸的风貌也变得靓了起来。

眼下,槐荫黄河大堤的千亩银杏林正在由绿转黄,不假时日,这里的满地金黄将再度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济南黄河不再仅仅是城市中流淌过的一条大河,而成为大家愿意去走近,争相去“拥抱”的休闲目的地。

置身黄河两岸,仿佛进入天然绿色氧吧,四季景色各异。其中,以槐荫黄河尤为多彩。在这里有独具特色的海棠景观大道,可以“海棠笑迎客,留步看黄河”。还有白蜡、栾树、海棠、百日红、雪松、白皮松、五角枫等花灌木和常绿树种,锦绣黄河“三季花开、四季常绿”的新局面,构筑起一条沿黄绿色生态长廊,初步形成了集临河防浪林、堤肩行道林、淤区适生林及护堤林于一体的生态防护林系。

从绿色生态之门为起点,沿途睦里清源、“樱花大道”、千亩银杏林等“槐荫黄河八景”系列生态景观便映入眼帘。“春有落樱夏满茵,秋散银杏冬欲雪。”成为槐荫黄河大堤真实的写照。

人因河湖美而乐,城因河湖美而兴。历城黄河以打造“法润历城”河湖治理新高地为突破口,树法治标杆,严河道监管,加快推进济南黄河法治化管理进程。

创新建立村级普法联络员机制,在沿黄16个村庄聘任村级普法联络员,打通普法最后“一米”;依托险工控导等防汛工程建成一处处集生态、法治于一体法治文化广场;在全省率先建立黄河生态保护联防综治机制,正式揭牌成立黄河生态保护联防综治办公室,形成黄河派出所依法打击、检察院公益诉讼以及黄河法庭专项审理的联合工作闭环,构筑起黄河生态保护坚固防线。

法治护航,历城黄河河畅、岸绿、景美……防汛、工程管理、河湖监管等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的同时,也将一项项殊荣收入囊中:2022年黄河历城段以全市最高分顺利通过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验收,成为全国首家通过水利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验收的单位。2023年,又作为全河唯一一家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被水利部推荐至全国绿化委员会。

逐梦幸福,打造治黄新一线

对天天与母亲河打交道的基层治黄人来说,幸福应该是什么模样?现在,黄河职工一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旧貌,换上了干练整洁的新制服,唱起了嘹亮的军歌。济南黄河各基层管理段开展起标准化建设和准军事化管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身为“黄河人”,他们更幸福、更自豪了。

一直以来,济阳黄河河务局堪称济南黄河河务系统的“幸福典范”,不仅所辖全线都被评为山东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而且还是首批山东黄河幸福单位建设先进单位,五个管理段均为“山东黄河优秀五型段所”,甚至连食堂都是“山东黄河职工满意食堂”。

在“六大高地”建设中,济阳黄河聚焦‘福美济阳’,打造幸福一线新高地。“治黄新一线”何以称“福”,又如何得“美”?走进济阳黄河的各基层管理段庭院,院内整洁,绿化完善,空气清新,黄河文化墙耸立其中,尤为引人注目。“我们每个段都有自己的文化主题,在自行设计、动手打造文化庭院的过程中,认同感、向心力不断增强。”济阳黄河河务局党群科负责人王志鹏介绍说。

不仅办公室院内收拾得好,在济阳管理段区所辖的黄河两岸,依托“黄河上的‘黄继光’”—治黄特等功臣戴令德的英雄事迹为红色基因,富集黄河文化、党建文化、防汛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等资源优势,先后建成济阳黄河健身公园,济阳黄河党建文化示范基地,济阳黄河法治广场等,构建起“一公园、两基地、三广场”的外部空间布局,让黄河的文韵更加悠扬。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和”而有道,行“稳”致远。章丘黄河河务局率先以党建铸魂,立足党建、机关、黄河、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标定打造“和稳章丘”高地。成功打造“党旗耀河,章显幸福”“青澜”“蓝航”等各类品牌;“十四五”防洪工程施工高效高质落地;防汛一线“智行合一”岁岁守护黄河;黄河保护的普法之风吹向千家万户;惠民利民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安心暖心。“和稳章丘”高地建设在实践中一步一步趋向成熟。

而作为黄河文化重要载体和示范窗口,天桥黄河边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地和泺口九烈士等红色资源禀赋深厚,泺口险工、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等百年建筑交相辉映……天桥黄河势在讲好黄河故事。

在全河首创文化品牌标志“小夏”;依托水情基地,开展各类文化、水情研学活动;累计向两万余名中小学生提供讲解科普……让黄河文化在传承中大放光彩。同时,天桥黄河还探索出以水利景观为主,文旅、体育、科普等多业态协调发展的模式,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文旅深度融合,辐射带动周边产业,也让构建起“拥河发展”新格局。

五年,济南黄河已俨然“改头换面”:安澜的河水与葱茏的绿廊绵延并行、相互映衬,幸福的笑脸和城市的蓬勃构成和谐的乐章、跳动动人旋律。如今,济南黄河“六大高地”犹如明珠闪耀黄河岸边,未来,我们坚信,黄河一定会更美!(杨璐  张庆民)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