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犹在耳边回响,殷切嘱托仍在心中激荡,激动人心的时刻仿若昨日。
近年来,东平湖管理局梁山管理局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用双手擘画着“幸福河、平安湖”美好蓝图,用铿锵的音符谱写了全面推动工程管理水平蝶变升级的动人乐章。
统筹推进,高位构建工程管理提升“主基调”
梁山管理局管理49.4公里堤防、1处险工、3座水闸工程,担负着守护黄河和东平湖蓄滞洪区梁山段的双重任务。回望过去,受限于工程基础和经济条件相对薄弱实际,该局历年工管检查成绩都不甚理想。
为打好工程管理翻身仗,该局坚持“一手抓当前,一手谋长远”,研究制定“优势项目继续提升,短板项目谋划补强,以点带面全面实现标准化”工作思路,编制《工程管理难点三年治理方案》,建立难点治理工作台账,逐年制定《提升和改变工程面貌计划书》,推出《防洪工程草皮养护管理办法》,落实管理段职工管理和养护双重职责,机关定期组织开展“工程管理活动月”和“机关帮扶”活动,精心打造300万平方米生态护坡。
近年来,该局积极寻求破局之道,立足实际,在建机制、强作风、树典型上推陈出新,推出“四上”工作机制、“三张清单”制度、“5牢记、5强化”工作措施等,党员干部坚持带头推动工作“上坝”,在工程管理现场和基层段所一线召开专题会议会商研判,谋求解决问题“上新”,有效凝聚起工作合力,推动工程管理日趋精进,走出一条该局特有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务实重干,精细演绎提档升级“主旋律”
只有勇于改变,才能创新。只要敢于创新,就能突破发展!
梁山管理局立足信息化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成立东平湖创新工作室,组建“工匠、数字、管理”三支创新团队,通过“协调会+座谈会+研讨会”模式开展科技攻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不断探索“三个全覆盖”系统深度应用,组建无人机操作团队,累计架设监控摄像头91处,安装险工照明灯7盏,配备视频会商系统5套,无人机4台,完成多处防洪工程三维数字模型应用,持续强化“云黄河”和“智巡”软件日常应用,实现了从传统人工巡查到“天、空、地、人”立体数字化巡查模式的跨越提升,工程管理更加高效精准。
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标准化水平,该局定下“深化重难点治理,集中全力啃硬骨头,干好一段是一段”的养护策略,按照“依据标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严格对照工程管理标准加强日常维修养护,坚持每段每年打造不少于2段高标准示范段,同时借助项目建设契机,利用施工机械对项目周边堤防进行高标准整修,工程管理逐步提档升级,一波波的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不断提速运转!
绿色发展,共同奏响保护治理“大合唱”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2024年春天,任庄的海棠、马坊的梨花、司垓的樱花……纷纷入选山东黄河大堤赏花地图,吸引着无数沿黄群众前来打卡。
工程管理不仅要好更要精。该局打造“一段一品”生态格局,进一步提靓工程“颜值”,在围坝堤防行道林种植3万余棵国槐、栾树、海棠。此后每年植树近万株,大力消除树株空白段,及时补植更新草皮,配合属地开展“绿满梁山”三年行动,完善堤防淤区适生林、堤顶行道林、临河防浪林组成的黄河生态屏障,一项项工作齐抓共进,工程面貌日新月异。
近年来,为发挥水利工程多方效益,将黄河文化、法治元素融入日常工程管理,该局沿堤建成黄河明珠广场、黄河先锋广场,构成了45公里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廊道。与“河长制”相结合,利用河长制平台推动构建工程管理重难点治理长效机制,实行日常巡查、联合监管、信息通传等制度,在协同发展中扩展黄河朋友圈,为“黄河大合唱”的铿锵壮阔注入新的音色。
2023年,该局所辖全部防洪工程获山东黄河河务局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一级评价,在工程管理检查评比中收获近年来最高分。2024年,在山东黄河河务局汛前工程管理监督检查通报中受到通报表扬。
万里征程扬帆起,千钧重任催奋进。梁山管理局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锚定目标,砥砺前行,继续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动人音符! (张超 王新宇 黄莉雯)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