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记者 狄英娜 泰安日报记者 柳 萍
绿柳如烟,芦苇荡漾。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白鹭翩翩起舞。初秋的大汶河如诗如画,尽展生态之美。山东省泰安市地处黄河下游,因泰山而得名。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大汶河贯穿东西,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东平湖与黄河相连,全市83.2%的面积位于黄河流域,是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泰安市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和山东省决策部署,努力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走在前”、“作表率”。
守护黄河安澜。碧波荡漾,鱼翔浅底,鸟鸣啾啾,水草丰美。人们惊喜地发现,随着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白鹭、野鸭等野生飞禽的身影越来越多。公园里、水面上流连忘返的鸟儿,正是泰安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普惠民生的一个缩影。
东平湖位于泰安市东平县境内,常年水面209平方公里,蓄水总量40亿立方米,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枢纽和京杭运河复航战略枢纽,以及黄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东平湖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意义重大。
近年来,泰安市全面推进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清理环湖违法建筑447处、网箱网围水面12.6万亩,成功打造南水北调东线第一个无人工渔业养殖湖区;
建设总投资7.83亿元的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和石洼等3座分洪闸除险加固工程;
定期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推广“人放天养、放鱼养水”生态渔业模式,以鱼控草、以鱼抑藻、以鱼净水……
水质好了,湖水清了,东平湖犹如一颗嵌在鲁西南大地上的蓝宝石,吸引周边游客前来打卡观光,成为泰安市生态保护的一张亮丽名片。
多年来,以东平湖、大汶河等为代表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和提升,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再造产业优势。走进位于泰安市高新区的“中国制造业500强”泰开集团,百万级净化车间井然有序,主打的组合电器产品实现了全面国产化。2022年以来,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抢抓“双碳”经济发展机遇,合同订单同比增长30%,有效带动了泰安市输变电产业链的快速成长。
解读泰安市工业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泰安市兼顾城市生态治理和工业发展的导向,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泰安市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利用创新要素推动经济可持续、绿色与高质量发展。一批绿色环保、科技含量高的好项目在泰安市遍地开花。在东平,瑞星集团投资10.3亿元,建设药业制剂项目,成为国内该领域唯一一家绿色全产业链制药企业;位于肥城采煤沉陷区的200兆瓦农光+渔光互补项目,实现了生态修复和资源化的高效利用……2022年上半年,泰安市共签约项目172个,总投资740.6亿元,签约项目落地开工率49.4%。
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大汶河千古流淌,生生不息,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泰安日报记者 陈阳/摄
为做好企业全周期服务,泰安市着力打造“1545”企业开办服务模式。“1545是泰山的高度,也体现了新时代泰安的速度。‘1545’企业开办服务模式让企业开办更加便捷,相比2018年提速5倍,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近5000万元。”泰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自豪地说。
厚植乡村沃土。羊流镇的泰山百合园,搭上了泰山区域生态修复的“快车”。这片覆盖周边16个村的“花海”,占地26000亩,既有百合花的种植、深加工,也有组培育种、物流配送、观光旅游,建起了以百合为中心的生态产业链。
“我们选中这个地方,就是因为这里生态环境好。”惠美农牧负责人吴爱杰说,“曾经这里没电、没路,但现在成了香飘全国的‘万亩花海’。”从无人问津到花香四溢,泰山百合园在产业和生态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目前,泰安市培植起肥城桃、泰山茶、泰山板栗、东平湖水产品、泰山大樱桃等多个产值超1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了九女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多个村企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5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2个,山东省美丽休闲乡村5个……产业与生态并进,塑形与铸魂共抓,乡村振兴美好未来可期。
记者手记:
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到“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念兹在兹,作出重大部署。泰安市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倾力谱写新时代黄河与泰山的“绿色协奏曲”。
编辑:田光 录入:无 审核: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