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下游防凌工作体系中,冰凌爆破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对于保障黄河防凌安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垦利黄河冰凌爆破队肩负着重要使命,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探寻有效的解决办法,对提升队伍的作业能力和黄河防凌工作成效意义重大。
一、现存问题剖析
(一)资质与资格缺失
依据2012年公安部发布的《爆破作业单位资质条件和管理要求》,从事爆破作业的单位必须取得公安机关核发的《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爆破从业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明。但垦利局当前并不满足这些要求,其原有的单位爆破作业许可证已于2013年7月1日作废,队员的爆破证年审中断,且都未经过公安部门专门培训获取上岗操作资格证。这使得垦利黄河冰凌爆破队在资质和人员资格方面存在严重短板,不具备合法实施冰凌爆破作业的基础条件。
(二)实战演练困境
凌情的不确定性给垦利黄河冰凌爆破队的实战演练带来极大困难。回顾近三年垦利黄河凌情,2021 - 2022年度凌汛期,河道未出现流凌及封河;2022 - 2023年度和2023 - 2024年度虽有流凌和封河情况,但持续时间和封河长度差异较大。原计划在2024 - 2025年度凌汛期开展的实战演练,因气温偏高、低气温持续时间短,未出现流凌及封河,只能进行模拟演练。缺乏实战演练,队员难以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在面对真实凌情时,应对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作业管理难题
冰凌爆破作业及民用爆炸物品管理遵循严格规定。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14修订)》对从事爆破作业的单位在生产活动合法性、仓库设施、人员资质、管理制度、设备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民用爆炸物品运输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规则。这对于不具备爆破资质的垦利局而言,在炸药、雷管等物品的购买、运输、储存以及爆破作业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难以解决的管理难题,稍有不慎就可能违反相关规定,引发安全风险。
(四)作业影响顾虑
冰凌爆破作业对环境、周围居民及黄河行凌存在较大影响。爆破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等会污染空气;释放的有毒物质会进入黄河河道和周边农田,威胁水质、居民用水和水生生物安全。爆破产生的爆炸和震动可能损坏周围房屋,噪音会干扰居民和动物正常生活。炸开的冰块若在下游河道窄弯处或封冻处堆积,易形成冰坝,威胁黄河防凌安全。这些负面影响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也对黄河防凌工作构成潜在威胁。
二、应对策略
(一)强化资质合作
与具备冰凌爆破资质的公司展开深度合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联合组建冰凌爆破队伍。像之前与山东同利爆破公司以及现在与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的合作模式,充分借助合作公司的资质、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弥补垦利局自身的不足。合作过程中,明确双方在队伍管理、作业实施、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责任分工,确保作业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另外,积极探讨利用好地方防汛行政首长责任制职能,充分调度垦利区防指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协助完成冰凌爆破任务。
(二)优化演练安排
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协作,提前获取精准的气温预测信息。依据气象数据,结合黄河凌情变化规律,在低气温持续一段时间,河道出现大面积流凌甚至封河的有利时机,筹备冰凌爆破实战演练。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涵盖演练流程、安全保障措施、人员分工等内容,确保演练能够顺利进行,让队员在实战环境中积累经验,提高应对实际凌情的能力。
(三)专业分工协作
在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和爆破作业实施方面,充分发挥专业公司的优势。冰凌爆破作业所需的炸药、雷管等物品,全部由合作的爆破公司负责购买、运输和储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操作流程,确保物品管理的安全性。垦利局职工则专注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冰凌爆破具体实施方案,负责打孔、凌情现场详细数据的收集分析以及其他后勤保障工作。通过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方式,既能保证爆破作业符合管理要求,又能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四)科学规划作业
在选择爆破地点和炸药类型时,充分考虑减少对环境、居民和黄河行凌的影响。优先选用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绿色炸药,降低爆破过程中有害物质的产生。爆破地点选取远离社区、村庄的区域,同时选择在黄河河道下游顺直、河道较宽不易卡冰壅冰的位置,确保炸碎的冰块能够顺利入海,避免形成冰坝。在爆破作业前,做好全面的爆破警戒工作,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疏散周边无关人员,防止对周围居民和行人造成意外伤害,保障各方安全。 通过对垦利黄河冰凌爆破队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实施上述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有望提升队伍的整体实力和作业水平,确保黄河防凌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黄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张滨 张珺锐)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