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1月21日讯 社会的发展进程,始终贯穿着同洪水灾害的不懈斗争,而堤防就是人类最重要的“武器”。在“善於、善决、善徙”的黄河两岸,这把“武器”在“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血火淬炼中艰难迭代,逐步成为兼具安澜之堤、交通之堤、生态之堤、文化之堤、发展之堤五重身份的幸福河载体。
2003年8月,济南黄河河务局率先建成26.8公里标准化堤防工程,宣告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诞生。2008年12月,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摘得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鲁班奖,至今仍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堤防工程。而它也不负所托,交出了人民治黄70余年岁岁安澜的完美答卷。
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以防御花园口站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为设计标准,通过实施堤防加高帮宽、放淤固堤、险工加高改建、修筑堤顶道路、建设防浪林和生态防护林等工程,构造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和生态景观线,形成标准化的堤防体系,被形象地称为“超级堤防”。
如今,济南黄河两岸堤防均已建成标准化堤防。但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济南黄河人不断强化工程管理,每年开展工程普查、河势查勘,及时修复水毁雨毁工程;持续绿化美化,依托标准化堤防工程建成了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强化水行政执法,依法维护工程健康。“植树、打草、巡查、修复……”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中,工程越来越稳固、越来越美丽。
航拍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张庆民 摄)
2023年,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获评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先后入选水利部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水利部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这些新名片,揭示着“超级堤防”不仅是施工技术的进步,更是防洪工程建设理念的重要调整,是最大程度发挥防洪工程综合效益的探索实践。
世界上绝大部分堤防只是起到阻挡洪水的作用,而黄河标准化堤防作为黄河流域洪水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兼顾控制河势、调水调沙、分洪滞洪。实施调水调沙23年来,济南黄河河床下切约2米,最小平滩流量从调水调沙以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2024年汛前的4800立方米每秒左右,有效缓解了“二级悬河”带来的防洪压力,黄河水灾害防御能力逐年提升。
济南“十四五”防洪工程张辛险工改建工程(于洪恩 摄)
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有100多公里紧邻市区,在优先保障抢险交通的基础上,已经成为沿黄群众的重要交通线路,济南黄河公路大桥堤段日均车流量达7500车次。特别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成后,黄河作为连通新老城区的必经通道,已建成跨河桥隧33座,还有5座大桥正在建设,黄河堤顶道路成为济南市交通网络的重要一环。
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范围内育植了各类树株300余万株,形成了“千亩银杏林”“樱花大道”“星空花海”等生态景观,特别是2020年以来,高品质绿化提升1万余亩,建成6处郊野公园、6处节点文化小品等,植被结构更加丰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候鸟云集、生态多样,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首选地之一。
济南黄河千亩银杏秋景(朱兴国 摄)
济南黄河为古济水、大清河、黄河“三河故道”,具有黄河下游水情的典型特征,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阵地。济南标准化堤防工程凝结着治河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的绝佳载体,其上建有济南黄河文化展览馆、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地、泺口古渡、抢险演训基地等文化展示区、体验区,每年承办大量文化体育活动,成为社会各界认识黄河、亲近黄河、传承黄河文化的平台。
济南黄河文化展览馆成为中小学生普及黄河文化重要场所(王翔宇 摄)
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横贯城区,地理位置重要,生态资源丰富,在保障安全环境、提供水资源支撑的同时,也带动形成了以水利景观为主,文旅、体育、科普等多业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观光农业、生态休闲、交通运输等产业沿堤线布局,构建起以席家庄、丁太鲁、泺口古镇、华山湖片区等重点项目为依托的“拥河发展”新格局,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无论何种身份,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让黄河更好造福人民。黄河未来会更美,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也未来也一定会更精彩,“水上长城”必将成为“幸福长城”。(安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