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黄昏的梁山黄河国那里险工河段,是落日余晖泼洒的绝佳画布。

    夕阳像一枚烧红的圆玉,悬在浑浊的河面之上,把河水染成一片金红,粼粼波光随着水流轻轻晃动,仿佛铺满了流动的碎金。岸边的堤坝、险工的石垛被镀上一层暖橙,轮廓在暮色里渐渐柔和,远处的树木成了墨色的剪影,与漫天霞光相映成趣。


    此刻的黄河,少了奔腾的汹涌,多了几分温柔的壮阔,落日余晖把这一切都定格成画,让人望着望着,就醉在了这天地间的静谧与绚烂里。(王新宇  徐迎  王茜)

  • 镌刻在一道旱坝上的治河往事 [08-27]
  • 大河作证 青春担当 [08-27]
  • 空中俯瞰黄河滩涂的别样美 [08-26]

    本站8月28日讯   东平黄河河务局出湖闸管理所所辖的四座水闸,如同镶嵌在黄河岸边的四颗明珠,在东平湖防洪体系中构成守护安澜的坚固屏障。这支以青年职工为骨干的队伍,用科学的管理机制、严谨的工作作风、精准的调度能力,破解着大型水利工程集群的管理难题,在奔流不息的河湖之间书写着新时代水利人的担当。

    纪律为纲 织密全天候监管网络

    早晨8点30分,出湖闸管理所会议室的大屏幕上,“在岗在位、尽职尽责”八个红字格外醒目。这是每日晨会的固定标语,更是全体职工的行动准则。

    为筑牢安全防线,该所创新推行“三维纪律管理法”,构建全时段、全区域、全人员的责任体系。时间上实行“四班三运转”24小时值班制,每班明确1名带班负责人与1名值班人员,确保夜间、节假日等关键时段无监管空白;空间上严格落实“班坝责任制”,将四座水闸、两段堤防和一段控导工程细化为7个责任片区、16个管控节点,每个节点均标注责任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实现“片区有人管、节点有人盯”;人员上建立“所长-副所长-职工”三级责任闭环,每日晨会通报各工程检查情况,每周汇总隐患整改清单,形成“发现-上报-处置-复核”的全流程管理链条。

    今年调水调沙期间,技术骨干张宗勇在夜间巡查时发现,姜沟控导工程所有路灯突然熄灭。他当即按流程上报带班负责人,并坚守现场,直至乡镇维修人员赶到排除故障,全力保障夜间巡查安全。“纪律手册里写着‘小隐患不隔夜’,这不是教条,是保命的规矩。”张宗勇的话,道出了全体职工对纪律的敬畏。

    培训赋能 锻造全能型闸口尖兵

    出湖闸管理所构建“理论+实操+应急”三位一体培训体系,直击水闸管理核心需求。每月组织至少1次专业技能培训,围绕电力设备运维、闸门操控等内容开展手把手教学;每季度开展1次防汛抢险模拟演练,设置“闸门卡阻应急处置”“断电手动启闭”等8个实战科目,让职工在模拟场景中积累实战经验。

    “检查闸门时,要重点关注止水装置的密封性。你看这里,若出现连续漏水,必须立即记录上报。”在庞口防倒灌闸实训现场,闸门运行工技师王拥军一手指向闸门接缝处,一手捧着凝结近30年经验的“检查手册”,手册中详细标注着15大项、46小项核心指标。该所推行“师徒结对”机制,6名青年职工均与老技师签订带教协议,通过“每日一提问、每周一实操、每月一考核”的培养模式加速成长。

    这种聚焦核心指标的“靶向培训”成效显著。青年职工袁超调入该所不到1年,就能在3分钟内完成启闭机应急切换操作;房阳阳仅凭启闭机运行声音,便可判断轴承与磁盘的磨损程度。如今,从监测电机运行电流、电压的稳定性,到识别闸门振动频率的异常变化,再到应急状态下的手动启闭操作,职工们的每一项技能都紧扣“安全运行”核心,为四闸联动筑牢技术根基。

    统筹协同 激活工程集群联动效应

    四座水闸虽功能各异,却如十指连心,在东平湖防洪体系中紧密联动、协同发力。出湖闸管理所以问题整改为抓手,持续完善协同机制。在2021-2025年水利部专项督察后,针对东平湖管理局整理的“没想到的”“没到位的”“做错误的”3类问题,建立“清单式整改”机制,逐项明确责任人与完成时限,目前多数已经整改到位,推动管理水平再提升。

    汛前“集体体检”是协同管理的重要环节。每年4月,该所组织全员参与水闸全面检修,细致检查闸门运行轨道变形情况、启闭机钢丝绳磨损程度、备用发电机启动响应速度等15项关键指标,同步配合县局完成启闭试验,确保每座闸门都能“拉得出、用得上”。2025年汛前检查中,职工发现清河门闸控制柜电路故障后,仅用2天就独立完成零器件的更换与调试,比常规检修周期缩短30%。

    调度执行中,该所严格遵循东平湖防指指令,推行“三单两签一追溯”管理制度。操作票详细标注闸门启闭的时间节点、开度数值、调度孔次及上下游水位;工作票明确操作人员、监护人员及安全防护措施;运行日志实时记录操作过程中的闸门及启闭机状态。操作完成后,由操作人、监护人双签字确认,所有资料统一归档保存,形成全链条可追溯体系。

    调度如棋 严守指令下好水闸调度一盘棋

    “接东平湖防指指令:16时30分开启陈山口闸、清河门闸、庞口西闸、庞口东闸全部闸门,保持敞泄状态。”6月29日,值班负责人林政接到指令后,立即启动“主副班联动值班制”。主班2人负责陈山口闸和清河门闸的操作准备,副班2人驱车赶赴5.5公里外的庞口闸执行任务。4人分工明确、同步行动,16时20分完成所有准备工作,16时30分四座闸门准时按指令开启,全过程实现“指令不走样,操作无偏差”。这样的场景,每年汛期都会在出湖闸管理所多次上演。

    这种“主副班联动”机制,是该所针对多闸同时调度时人手紧张问题的创新举措。每日设置主班2人(含1名带班人员)、副班2人,4人协同值守、密切配合,既满足防汛值班的标准配置要求,又能高效应对多座水闸同时或连续操作的高强度工作场景,确保每一次调度指令都精准落地。

    责任到人 构建网格化管理矩阵

    “我的责任段是清河门闸,今天重点检查闸门止水装置。”青年职工赵毅指着工位牌介绍道。今年5月,出湖闸管理所完成办公区域升级改造,同步将网格化管理体系深度融入办公细节。每个工位牌清晰标注职工姓名及负责的工程段,让职责一目了然;门厅墙面悬挂该所简介与所辖四座水闸的详细信息,同步设置“事务公开栏”,及时张贴每周工作计划及工作安排,让管理过程公开透明。

    责任的触角延伸至管理全链条。卫生值日实行“区域承包制”,每人对固定区域的卫生清扫及物品规范摆放负全责,形成“环境整洁人人有责”的自觉;后勤保障推行“排班负责制”,职工按序承担会议室布置、工作餐准备等任务,从细节处践行“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担”的管理理念,让责任意识渗透到日常运转的每个环节。

    从晨光中的堤防巡查,到深夜里的水闸监测,从精准的闸门调控,到紧张的应急处置,出湖闸管理所以科学管理为笔,以责任担当为墨,在东平湖与黄河交汇处,描绘着大型水利工程集群的现代化管理画卷。当夕阳掠过四座水闸的剪影,那平稳流淌的碧波,正是对这份管理智慧最好的注解。(林政)

  • 治黄“小妖怪” 勇闯“浪浪山” [08-28]
  • 泺上观澜文韵长 [08-28]
  • 法润河湖满目春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