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开始,河南、山东境内黄河频繁决溢,张秋(今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作为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的咽喉枢纽,因水患肆虐、漕运梗阻,成为治河攻坚的关键战场。在这里,徐有贞与刘大夏先后以御史之职主持张秋运河治理,凭卓越才能破解水患困局,然二人品性迥异,最终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霄壤之别的口碑。

    治河建功:同为奇才 各施良策

    正统十三年(1448年),黄河在陈留、新乡和荥泽等地接连决口,河水分三股,其中一股自新乡八柳树,漫溢曹县、濮州,至东昌溃决寿张沙湾(今台前县夹河乡沙湾村),冲坏张秋漕运河道。为此,明英宗、明景帝在1450—1452年间,先后派遣数名大臣前往治理,可均未成功。

    景泰四年(1453),明景帝任命徐有贞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专门治理决口数年的张秋、沙湾河患。

    徐有贞(1407—1472),原名徐珵,是一位博学多才之士,26岁便考取进士,入翰林院任侍讲。土木堡之变时,因提议南迁,给皇帝留下了坏印象,本以为仕途一片灰暗,却因精通水利得到朝臣推荐,迎来了治理河患的命运转机。

    图:徐有贞主持治理沙湾河道后所立纪功碑拓本

    抵达张秋后,面对传统堵决方案屡试屡败的困局,徐有贞拒绝盲目施工,对当地的地形水势进行了详细的查勘,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置水门、一开支河、一浚运河的“治河三策”,也就是治黄史上著名的《言沙湾治河三策疏》。其中,在黄河堤防上开口分水,可谓风险极大、闻所未闻,引发朝中诸多反对。对此,他以“水箱实验”佐证:“取两壶,一窍大者与五窍小者(总面积等),注满水,五窍者先竭”,直观证明分流泄洪的科学性,得到了朝廷批准,此举比西方同类流体力学实验早四百余年。

    施工期间,徐有贞精准选址开挖减水闸,亲自组织导河、堵口、疏浚,仅用两年便完成工程任务,使黄河来水“小则拘之以济运,大则疏之使趋海”,既解决了黄河溃决问题,也解决了运河漕运水量不畅阻碍航运的问题,展现出超凡的工程智慧与执行力。

    然黄河难治,根在水沙。徐有贞开挖分水河减弱水势,也导致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更快沉积。距景泰年间治河仅仅过去了30年,弘治二年(1489年)黄河又在荆隆口、黄陵岗决口,洪水“东经曹、濮入张秋运河,所至坏民田庐,且势损南北运道,天子忧之”。弘治五年,河复决荆隆口,犯张秋,坏会通河。

    弘治六年冬末,黄河春汛在即,河患愈演愈烈。经朝臣推荐,明孝宗下诏擢升刘大夏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负责治理张秋水患,并在诏书中明示当务之急要先通漕运,恢复粮运通行。

    接诏后,已年近六旬的刘大夏毅然挑起了治理黄河这副千斤重担。他力排“恢复海运”的保守主张与“强行改道”的激进之策,坚持“通运、疏河、堵口、筑堤”的综合治理思路。《明史·刘大夏传》详细记载其举措:“大夏行视之,曰:‘是下流未可治,当治上流。’于是即决口西南开越河三里许,使粮运可济。乃浚仪封黄陵冈南贾鲁旧河四十余里,由曹出徐,以杀水势”。同时,他主持修筑百里太行堤,“西起太行,东至长垣,绵延百里,遏黄河北流”,成为守护鲁豫平原的重要屏障。

    图:明代钱谷和张复联合绘制《水程图》的张秋运河

    在刘大夏兢兢业业的治理下,肆虐河南、山东、南北两直隶数十年的水患终得平息,张秋漕运恢复通畅。朝廷赐玺书褒奖刘大夏,并御赐将“张秋镇”改名为“安平镇”,以资纪念。此后,200余年间,漕运畅通,或有漫溢,皆得及时治理,无妨大局。

    品性分野:投机逐利与清正守节

    同为御史身份在张秋治河、保漕有功,徐有贞和刘大夏很快都得到了拔擢。

    徐有贞回京后,明景帝亲自召见徐有贞,奖掖他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提拔为左副都御史,官职由四品升为三品。刘大夏则被明孝宗由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同样提拔为左副都御史。

    从晋升速度观之,徐有贞似乎更得当朝皇帝的赏识,张廷玉感叹其“剖符受封,在文臣为希世之遇”;论及治河能力,徐有贞创新采用开支河分洪保运之法,对后来白昂、刘大夏治河理念亦影响深远,本应自此锐意进取、施展抱负。然而,功绩恰是品性的试金石和放大器,二人治水后的人生轨迹,自此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从徐有贞的表现来看,其治河功绩始终被强烈的政治野心所掩盖。《明史》记载其“躁于进取,依附攀援”,治河成功后,他将功绩视为政治投机的资本,积极靠拢权贵。景泰八年(1457年),他参与“夺门之变”,拥立明英宗复辟,事后为邀功请赏,竟捏造罪名诬陷忠臣于谦、王文,直言“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致使二人含冤而死。身居首辅、权力巅峰之际,他更是“党同伐异,争权夺利”,最终在与石亨、曹吉祥等权贵的倾轧中失势,被流放金齿卫(今云南保山)。虽晚年遇赦归乡,但“诬杀忠良”的污点终其一生未能洗刷,《明史》直言其“誉望因之隳损,名节所系,可不重哉”。

    图:张秋运河遗存

    与徐有贞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刘大夏一生坚守“忠诚许国,鞠躬尽瘁”的操守。治河期间,面对朝野非议,他“不为流言所动,坚持实地调研之策”,拒绝迎合权贵,治理黄河以利国计民生。为官数十年,他清廉自守,多次直言进谏,拒绝权贵请托,甚至因反对宦官干政遭贬谪,仍坚守气节,与王恕、马文升并称“弘治三贤”。《明史》赞其“居心行已,磊落光明,刚方鲠高,有古大臣节概”。毛泽东曾评价:“刘大夏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治理黄河,功莫大焉!”民间更对其爱戴有加,将其治河功绩代代传颂。

    徐有贞与刘大夏的人生轨迹,印证了“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深刻哲理。二人同为治河奇才,却因品性不同,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历史的评价从未偏袒单纯的才智,唯有以德驭才、心系民生者,方能让功绩经得起时间检验,赢得朝野与民间的双重认可。这两位明朝治河御史的千古分野,为后世留下永恒启示:才能决定做事的上限,而品性,才真正决定人生的高度与历史的口碑。(钟庄子)

  • 秋日限定的浪漫 [11-19]
  • 黄河安澜梦 月季守岸情 [11-18]
  • 秋意浓时 邂逅季节的双重诗意 [11-14]

    本站11月19日讯   党建强,则事业兴。

    回望“十四五”奋斗征程,郓城黄河河务局党建工作画卷渐次铺展,学习教育蔚然成风,组织建设全面过硬,品牌融合纵深推进,青年先锋挺膺担当……一个个关键词贯穿五载春秋,跃动着“走在前、作表率”的强劲脉搏;一项项扎实举措落地见效,奏响了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郓城黄河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强音!

    图1

    聚焦引领  筑牢“思想根基”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水安全的思想根基,始终是贯穿郓城黄河保护与治理事业的“根”与“魂”。

    近年来,郓城黄河河务局创新构建党组示范领学、党员群众创新学、青年交流互学、群团主动联学“四学联动”模式,形成了“全员参与、层层联动、同向发力”的学习格局,党员干部学习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五载耕耘,一场贯穿始终的学习教育“思政课”,镌刻下郓城黄河人“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坚实足迹。该局以阶段性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为契机,先后举办读书班4次、学习研讨100余次,凝练形成专题调研报告30篇;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查摆、精准破题,切实解决基层急难愁盼问题40余件。这不仅是对初心使命的矢志坚守、务实作风的砥砺淬炼,更是奋斗征程的嘹亮号角!

    图2

    “要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发展为优秀党员,实现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的双向转化。”该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百在党的建设工作会上强调。

    正是这一‘双向培养’机制,揭示了郓城黄河河务局治黄队伍建设的深层密码。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机关党委所属6个党支部将政治素质硬、责任意识强的党员推向治黄业务攻坚前沿,持续深化党员“示范田”“身边榜样 前行力量”活动,通过“一帮一”导师带徒、业务比武等途径,助力其成长为技术精湛、能挑重担的业务骨干。五年来,新发展35岁及以下青年党员23名,吸收入党积极分子34名。党员队伍更具活力、政治信仰更加坚定、思想根基愈发牢固,汇聚起推动郓城黄河保护治理事业接续奋进的磅礴力量。

    塑强品牌  打造“融合路径”

    “红色,凸显党建的核心引领;红黄飘带交织环绕,共同托举起五星闪耀,象征党建与治黄事业交融并进。”

    这是郓城黄河河务局“筑梦星河”党建品牌的生动诠释。五年来,该局积极探索新时代党建引领治黄事业的新路径,精心打造“筑梦星河”党建品牌,推出“党建+防汛”“党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党建+行政执法”等一系列融合模式。各支部结合实际,提炼形成“固本强基”“融心共聚”“五心领航”“学建融精育”等支部工作法,构建“一点支撑、多点辐射”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有力推动党建与治黄业务同频共振、双轮驱动。

    图3

    问渠那得清如许?高质量发展的答案,深植于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源头活水”之中。

    在苏阁险工,苏阁管理段党支部党员围坐一起,开设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坝头课堂”。支部书记陈勇结合工程巡查要点,现场讲授微党课,老党员则指着身后的坝岸,讲解工程养护与险情研判要领……这正是“党建+”模式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图4

    该支部作为黄河岸边的“前哨”堡垒,围绕“党建+工程管理”模式,将组织生活延伸到堤防、险工、控导工程一线,实施班坝相连、师徒结对、技能帮带,让党旗在一线飘扬,党员作用在一线发挥,实现了政治素养与专业技能的“双提升”。

    青春激扬  书写“先锋答卷”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当以奋斗之姿激扬青春。在这里,青年党员不仅是理论的学习者,更是党的路线方针的执行者、宣贯者与践行者。

    时间拨回2023年8月17日,在水利部“中国水事杯”学党章知识竞赛总决赛现场,来自郓城黄河河务局机关第一党支部代表队选手武聪聪、丁玉新、崔亚楠的出色表现,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是什么?”

    在风险题挑战环节,三名选手沉着冷静、对答如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自我革命。”他们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团队夺冠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5

    “针对党员队伍年轻化特点,我局坚持将政治建设贯穿青年党员培养全过程,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青年党员队伍。”郓城黄河河务局机关党委书记苏汉民介绍。

    黄河之畔,笃行不倦;厚积薄发,行稳致远。正如他们的竞赛口号一样,一批批平均年龄仅30岁的“后浪”,在各类竞赛与重大任务中持续学习、默默积淀,展现出强大韧劲与活力,挺起了郓城黄河人的精神脊梁。

    他们的身影遍布在抢险一线,在热浪翻滚的坝头上连续作业,铺设网片、填石捆扎、定位抛投,高效完成一次次抢险任务;他们的脚步扎根于建设工地,迎战凛冽寒风,争分夺秒推进施工,不断刷新工程“进度条”,确保了黄河工程的安全;他们的声音回荡在宣讲现场,以典型人物、工作纪实为切入点,声情并茂,娓娓道来,全景式展现郓城黄河保护治理的生动实践……

    图6

    一桩桩、一件件,青年先锋们以实干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党建画卷硕果盈枝。全局连续24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党建+示范工程建设”机制先后入选黄委、山东黄河河务局直属机关党委优秀案例;机关党委连续4年获评郓城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筑梦星河”党建品牌入选山东黄河“优秀党建品牌”;多名党员累计获上级表彰60余次,这一系列成绩,展现出全局上下同心同德、协力共进的生动局面。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郓城黄河河务局将以党建为笔、以实干为墨,持续夯实治黄基础,全面激活发展动能,让“党建红”成为郓城黄河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为守护母亲河安澜、服务流域高质量发展再谱新篇、再创辉煌!(亓飞 丁玉新 王经纬)

  • 凝心聚力谱新篇 砺剑五载护安澜 [11-19]
  • 大河新韵 文脉绵长 [11-18]
  • 古堤新韵谱华篇 [11-18]